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ppt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ppt

ID:51342129

大小:1.86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22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ppt_第1页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ppt_第2页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ppt_第3页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ppt_第4页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厦门大学------中国最“水”的大学大家经历过洪涝灾害吗?一、阅读教材和学案,了解洪涝灾害的定义材料和教材中有哪些不理解的知识或信息。用最简单的一个或几个词组概括洪涝灾害的定义洪涝的定义洪涝: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包括内涝)等。洪水:是指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者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或者一些地区排水能力致使城市或该地区内产生积水灾

2、害现象。探究洪涝灾害的成因提出洪涝灾害解决的措施洪涝灾害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探究洪涝灾害的成因结合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地区图,探究洪涝灾害的成因,还需要利用哪些资料。(影响洪涝灾害形成的因素)结合图2、图3、图4和图5及小组手中的资料对比我国长江、淮河以及孟加拉国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结合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地区图,探究洪涝灾害的成因,还需要利用哪些资料。(影响洪涝灾害形成的因素)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人为原因:植被破环、围湖造

3、田、资源开发(人类活动通过影响植被、河流水文、湖泊、土壤等条件影响洪涝灾害的形成)结合图2、图3、图4和图5及小组手中的资料对比我国长江、淮河以及孟加拉国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河道弯曲,河网密布,汛期水量巨大。夏季易受台风、飓风影响。降水量增加,引发洪涝。汛期,长江上游、北岸支流、南岸支流同时来水,下游水量巨大;荆江段为地上悬河,河堤决口,易发洪涝灾害。(长江)没有天然入海河道(淮河)。海湾轮廓,多发风暴潮,海啸;(

4、孟加拉国)人为原因:人们对中上游地区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在河道淤积,抬高河床,河道的宣泄能力降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湖泊导致湖泊的调蓄径流的功能下降,防洪能力下降。结合洪涝灾害的成因提出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自然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域面积大,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河网密布,汛期水量巨大。夏季易受台风、飓风影响。降水量增加,引发洪涝。汛期,长江上游、北岸支流、南岸支流同时来水,下游水量巨大;荆江段为地上悬河,河堤决口,易发洪涝灾害。(长江)没有天然入

5、海河道(淮河)。海湾地形,多发风暴潮;(孟加拉国)人为原因:人们对中上游地区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在河道和湖泊淤积,抬高河床,河道的宣泄能力降低,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围湖造田导致湖泊的调蓄径流的功能下降,防洪能力下降。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入海河道等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退耕还湖建立洪水的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施防洪保险等。工程措施与非工

6、程措施相结合。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生物措施: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修建入海河道等非工程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的预报、警报系统;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退耕还湖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施防洪保险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质疑洪涝灾害的成因(当某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一定发生洪涝灾害吗?洪涝灾害的成因还有哪些?)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夏季易受

7、台风、飓风影响。降水量增加,易引发洪涝。3、流域面积大,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河网密布,汛期水量巨大。4、汛期,长江上游、北岸支流、南岸支流同时来水,下游水量巨大;荆江段为地上悬河,河堤决口,易发洪涝灾害。(长江)5、没有天然入海河道(淮河)。6、海湾地形,多发风暴潮;(孟加拉国)7、人们对中上游地区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在河道和湖泊淤积,抬高河床,河道的宣泄能力降低,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8、围湖造田导致湖泊的调蓄径流的功能下降,防洪能力下降。石家庄内涝的原因一:由城市化带来的问题1

8、.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地面硬化——不利于水的下渗,地表径流增加3.雨岛效应——城市比周边郊区降雨强度高,雨量大二:经济问题地面硬化:降雨下渗土壤大量使用水泥,柏油,混凝土土壤被压实,结构破坏,渗透性能丧失地下水得不到补给缩短地面汇水时间,洪峰出现时间加快城市化雨岛效应:空调,汽车尾气等热量超常排放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空气污染严重空气中所含颗粒物增多凝结核充足每年多一场暴雨,形成雨岛高大建筑物密集使风速减小使得强雨带驻足中国某地下水道经济问题:管网设计标准低东京下水道伦敦和巴黎的下水道质疑洪涝灾害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