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doc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doc

ID:51352507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2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doc_第1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doc_第2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在我们的身边,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数学教师更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在设计内容时,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生活情境学数学  1、教学情境生活化  低年级孩子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不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所以低年级的数学课堂要生动,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如一

2、年级孩子认识数字娃娃时,我就让孩子们可以站起来,离开座位,在教室里找一找,数一数身边的数字娃娃,如1个老师、8组小朋友、2张黑板••••••还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数字娃娃:如妈妈给我买了3颗糖,就用3表示;我把糖都吃完了,就用0来表示等。  孩子们对于自己亲身经历,动手实践的知识是记得最牢的。如学习“3+2”时,我没有使用书上的“左边3朵花,右边2朵花”的图,而是让孩子们“先拿出3支铅笔,再拿出2支铅笔”,边拿边说拿铅笔的过程,最后数出铅笔的总数。这样动手拿一拿,数一数,比孩子单纯的看图更易理解,也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练习情境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

3、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  如在孩子们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娃娃以后,让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在家里找一找,数一数,看看自己和哪些数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如家里有1个冰箱,2张床,3口人••••••  为提高孩子的口算速度,每天数学课前的1分钟口算练习,我常常使用“对手指”游戏,如“密码是5,我出2,”再抽学生出数:“我出3,2和3组成5”。这样的游戏,学生非常有兴趣,避免了口算的枯燥乏味。孩子们回家后也常常和父母一起做这个游戏,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变快了,算得也更准了。  二、实践活动学数学  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玩耍。实际上在孩子们快乐的游戏中、玩耍中

4、就可以学习数学知识。如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以后,我在班上搞了“我有一双小巧手-玩积木”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带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积木,拼摆自己喜欢的机器人、房屋、桥梁等物体(学生可以自由分组合作拼摆),再数一数自己用了哪些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拼,分别用了多少,然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比一比谁拼得最好,数得最准。这次活动,孩子们兴趣非常高,拼得非常认真,数得也很认真,我还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拍摄了下来。象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玩中学,既有趣,又让孩子更进一步掌握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巩固了数数,一举多得。  三、常规活动学数学  在每天的常规活动中,也藏着很

5、多的数学问题。如在排队做操,排队去食堂,排队放学等中就藏着一系列的排队问题。  如:1、有一队小朋友,从前往后数小明排第4,从后往前数小明排第7,这一队一共有多少?  2、有一队小朋友,小明的前面有5人,小明的后面有4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3、有一队小朋友,从后往前数,小明排第6,小明的前面有7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男同学小明排在了女同学中间,从前往后数小明排第3,从后往前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女同学?  孩子们看到这些题,一开始都觉得很困难,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要求来分组排排队,让孩子们亲身经历排队的这一过程,再来思考,什么时候多数了1人要减1,什么时候又少数了一人要加

6、1,什么时候加起来刚刚好。让孩子们在排队的过程中体会怎样思考并解决这类看起来简单,又常常会混淆的排队问题。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高,都在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这些问题。  以上案例中,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事物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  总之,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地引入更多的具有真实意义的问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