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doc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doc

ID:51427967

大小:583.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3-24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doc_第1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doc_第2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doc_第3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doc_第4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解释下列名词1.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59)2.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成为菌落。3.选择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种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一直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

2、的生长。(91)4.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法里,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厚度大和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酸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吧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49)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点是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从而与层次多、厚度地、成分复杂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有明显的差别。革兰氏阴性菌因含

3、有LPS外膜,故比革兰氏阳性菌更能抵抗毒物和抗生素对其毒害。(40)5.LPS:脂多糖,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可信多糖和O-特异侧脸三部分组成。(43)6.营养缺陷型: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成为营养缺陷性(85)(218)7.氨基酸异养型生物:不能合成某些必须的氨基酸,必须从外源提供这些氨基酸才

4、能成长,动物和部分异养微生物为氨基酸异养型生物。如乳酸细菌需要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脯氨酸等外源氨基酸才能生长。(baidu)(氨基酸自养型:能以无机氮为唯一氮源,合成氨基酸,进而转化为蛋白质及其他含氮有机物。8.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团圆性、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55)9.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带些产物,而这种带些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

5、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讲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91)10.PHB:聚-B-羟丁酸,直径为0.2~0.7um的小颗粒,是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兴致的碳源类贮藏无。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53)11.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60)..12.假丝酵母:有些酵母菌与其子代细胞连在一起成为链状。称为假丝酵母,如解脂假丝酵母(145)13.碳氮比:指培养

6、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摩尔数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之比(87)14.化能(有机)异养型:碳源通常是有机物,大多数细菌、真菌、原核生物都是此类型,根据其生物利用的有机物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腐生型和寄生型,前者用无生命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后者寄生在活的寄主机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离开寄主就不能生存。还包括兼性腐生型和兼性寄生型。(85)15.担子菌:多细胞的菌丝体组成的有机体,其有性繁殖是通过担子上着生出外生孢子——担孢子来进行。(383)16.菌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

7、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334)17.微生物的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18.CFU:采用菌落计数法时,由于不能绝对保证一个菌落只是由一个活细胞形成,计算出的活细胞数称为菌落形成单位(152)二、问答题1.简述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7)柯赫法则:1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要从寄主分离这种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上培养3接种健康寄主,生同样的病4从实

8、验发病的寄主能在分离这种微生物2.若要从环境中分离得到厌氧固氮菌,请问如何设计实验?一、接种:灭过菌的、盛有无氮培养基的培养皿,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培养皿供实验用,取土壤,放在无菌研钵中,注入5mL无菌水,并用无菌玻璃棒搅拌均匀,接种环灭菌接种稀泥浆于培养基的表面上二、培养:将接过种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在28~30℃的温度下培养三、观察:3~4d后,观察培养基上稀泥浆周围长出的培养物——黏液。黏液初为无色透明,以后为乳白色,最后变成褐色,表明含有自生固氮菌。四、镜检:加结晶紫染色,干燥,在显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