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pdf

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pdf

ID:51497166

大小:532.6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5

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pdf_第1页
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pdf_第2页
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pdf_第3页
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pdf_第4页
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1期化工矿产地质Vbl_32NO.12010年3月GEOL0GY0FCHEMICALMINERALSMar.2010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冯松青庞清媛2蒙永励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南宁分院,广西南宁,530022;2.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提要通过地质勘查工作和综合研究,发现大王顶金矿床金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体内、或是斑岩体顶、底部外接触带中;有构造破碎蚀变(花岗斑岩)岩型(产出黄铁绢英岩型矿石)及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两类矿体。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金矿床大类中的重

2、熔岩浆热液金矿床。关键词花岗斑岩;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296(2010)01—0019—080引言花岗斑岩岩株及岩脉侵入,含金石英脉特别发育,是广西桂东南中较大的金矿成矿区带。有桃花、广西大王顶金矿位于大瑶山成矿带西段,陈塘、古袍、湾岛、陈盛等丰富的金矿床。经过近年的地质勘查和综合研究,认为矿区虽然1.2矿带特征不存在斑岩型金矿床,但本矿区的花岗斑岩体是该区域的矿带多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金矿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在岩体内的构造破碎少部分在燕山期仍有活动。主要为北西向、南北蚀

3、变带中寻找到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体。显示了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域内金矿良好的前景。带形成的主要成矿和控矿因素。现将其断裂特征简述如下:1成矿地质背景n1.2.1北西向断裂纵穿全区之桂江总体呈北西1.1区域控矿特征向延伸,是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表现,表明北西本区域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南岭东西构造带南向断裂在本区占重要地位:亚带加里东隆起区的大瑶山成矿带西段。由于强(1)富裕.隆盛断裂压扭性断裂破碎带。北烈的不均衡的南北向挤压作用,使寒武系地层形起富裕以北,南延天秀以南,长约56km,总体成轴面呈弧形弯曲的紧密线状复式褶断带。成矿与

4、桂江大致平行,隆盛以北,航片影象清晰,负区域位于大瑶山复式背斜的东部,发育的一系列地形明显,隆盛以南呈线性影象,表现为隐伏状背、向斜构造为大瑶山复式背斜中的次级背斜和态,断裂带内岩石破碎,地层产状紊乱,断层面向斜,主要有高山顶一大水岭倒转复式背斜、古袍见多组方向的擦痕,北东段被后期的北北东向断一恩孟复向斜、大垌复背斜、超林一崩山复向斜、裂切割并切割北东向断裂。该断裂带控制了本区良风圩复向斜。其褶皱紧闭,岩层倾角陡,大多域内破碎带型金矿床的产出。在50。以上,部分直立以至倒转。故形成一倒转(2)唐山一仁德断裂富裕断裂平行,问距5~的复式

5、背斜,轴面倾向北西,倾角约60~70。。10km,向南延伸与必石一三阳北西向断裂相接,次级褶皱、小断层、劈理和节理很发育。常伴有从仁德.长田.大峒线状分布,延伸至南部沙子街·第一作者简介:冯松青(1965~),从事地质勘查、水文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勘查、评估及矿权维护等工作,工程师收稿曰期:2009.11.12;改回日期;2009.12—0620化工矿产地质一带,线性影象明显,可见断层岩,沿断裂带有次为近北西走向断裂构造带。花岗岩体分布,在南部有众多的金矿点分布。倾古袍一思孟复式向斜:轴向80。左右向西倾向南西,断距垂直100~150m

6、,构造角砾岩、硅伏。褶皱的北翼较为舒展开阔,而南翼则较为化滑动面发育。紧闭。轴部地层为黄洞组第五段,两翼地层为1.2.2南北向断裂域上在桂江东侧从北陀到崩小内冲组、黄洞口组第二一四段。在向斜的核山、蒙江附近的陈塘至太平等有多条平行的南北部、北东翼发育有次一级的背、向斜构造。复向断裂展布,断层带上常见有角砾岩、硅化和黄向斜向西逐渐扬起,局部由于向斜槽部隆起而铁矿化等,有时可见破碎带形成深沟狭谷、陡崖,出现黄洞口组第三、四段。在向斜东部地层有多以逆断层为主,断距在500m以上,南北向断局部倒转现象。由于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裂多为后期的破

7、坏性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不甚导致岩层产状较为凌乱而没有规律可寻,甚至密切。许多局部地方很难判定岩层的产状,因此这种1.2.3北东一北东东向断裂博白至岑溪深大断裂倒转存在一定的假象。古袍.思孟复式向斜派生的北延部分,主断面倾向北西,具有逆断层性质,了几个次级褶皱,主要有志隆向斜和超德复向为燕山期一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产物,断裂带控斜。详查区位于超德复向斜的南侧,超德复向制了泥盆系地层沉积,部分地段走向为南北向,斜由一系列的次级褶曲组成,多呈短轴状。形成“S”形弯曲。北西向断裂构造与花岗斑岩体同部位产出,沿矿区主体褶皱构造古袍一思孟复式向斜

8、的中部出露,2矿区地质特征其中常有密集的含金石英脉充填,或有花岗斑岩体2.1矿区的地层及岩性特征侵入。因此可以推断此组断裂是在斑岩体侵入前或大王项金矿区位于古袍一思孟复式向斜南东侵入时形成的,是本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