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木矿田三个黄牛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pdf

栗木矿田三个黄牛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pdf

ID:51501510

大小:410.7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5

栗木矿田三个黄牛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pdf_第1页
栗木矿田三个黄牛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pdf_第2页
栗木矿田三个黄牛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pdf_第3页
栗木矿田三个黄牛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pdf_第4页
栗木矿田三个黄牛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栗木矿田三个黄牛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6卷第1期V01.26,No.1肆{}I电.2012年2月.MlNERALRES0URCESANDGE0L0GYFeb.2012栗木矿田三个黄牛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①邓贵安,吴继炜,汪恕生,林德松(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三个黄牛花岗岩型钨锡矿床与粟木复式岩体的第二阶段花岗岩有关,研究表明,三个黄牛隐伏花岗岩属超酸性过铝富碱一类岩石。矿体赋存于隐伏岩体浅部。矿石矿物黑钨矿、白钨矿、锡石主要以浸染状、细脉状及团块状产出,与钨锡成矿有关的交代作用有钠长石化、云英岩化以及晚期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显示钨锡具有多阶段成矿,矿化延续时间长的特点

2、。研究指出,在隐伏岩体岩沟凹陷内相对突起的部位继续寻找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具有一定的前景。关键词:钨锡矿床;隐伏花岗岩;矿体特征;三个黄牛;广西中图分类号:P618.67;P618.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663(2012)01—0001—06三个黄牛矿区位于栗木矿田的东南部,北邻鱼莱锡钨矿床,东侧与水溪庙铌钽锡钨矿床相邻。矿区由3种不同类型矿床组成,包括砂锡矿床,脉型锡钨(铜)矿床和花岗岩型钨锡矿床。砂锡矿和脉矿早在20世纪6O年代前后发现,均属小型规模,现已少量开采。花岗岩型钨锡矿床是由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在实施“广西恭城栗木锡矿接替资源勘查”(20

3、07年"-'2008年)项目过程中发现的,经钻探,初步认为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隐伏花岗岩型钨锡矿床,本文主要讨论该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1地质背景栗木矿田位于桂东北拗陷北东缘,北邻桂北台隆,处于灌阳一富川褶断带中部,恭城复式向斜的北段扬起部位。三个黄牛矿区即位于复式向斜东翼近囝1圆2囡3囹4图5团6圈7轴部(图1)。图1栗木矿田地质简图矿田内地层主要有寒武系上部浅变质砂岩、砂页Fig.1GeologicalsketchmapofLimuorefield岩、板岩和泥质灰岩;泥盆系碳酸盐岩、粉砂岩、砂页C1d一下石炭统大塘阶C1y一下石炭统岩关阶上段Cl一下岩和砾岩;石

4、炭系下统碳酸盐岩、硅质页岩、粉砂岩、石炭统岩关阶上段D3r一上泥盆统融县组D2一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y一中泥盆统郁江组Dln一下泥盆统那高岭组Dlz一砂页岩和砾岩。石炭系下统碳酸盐岩、硅质页岩、粉下泥盆统莲花山组∈b一寒武系边溪组.y;’一燕山早期第三砂岩以及第四系洪积、冲积层、残坡积层等。三个黄幕花岗岩7l‘。)一燕山早期第二幕花岗岩“一燕山早期第~一牛花岗岩体则隐伏于下石炭统灰岩、硅质碳质灰岩、幕花岗岩7一花岗斑岩1~实、推测地质界线2一不整合地粉砂岩和大理岩之下。下石炭统地层也是本区脉状质界线3一实、推测断层4一控制隐伏花岗岩5一推测隐伏花岗岩6一脉状矿体7

5、一矿床位置①收稿日期:2011—11-20作者简介:邓贵安(1962-),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及研究工作。锡钨矿床的围岩。第四系为本区砂锡矿的直接围岩。22km。呈岩钟状凸起,岩体接触面向东、北缓倾,上述的复式向斜是纵贯栗木矿田的主要构造,轴西、西南面相对较陡。向近南北,与其相伴的次级短小背斜或挠曲,往往是矿区花岗岩呈浅肉红一灰白色,为中细粒一粗中岩体突起的定位场所,矿田内断裂多为走向断层,可粒锂铁白云母花岗岩。自岩体顶部至深部,岩石结构分为NE向、EW向、SM向、NNE向等四组,其中SN总体趋于变粗,但局部地段岩石结构变化并不明显,向与EW向断裂组成

6、了矿田基本构造格架,其交汇主要造岩矿物由石英(含量25~35)、钾长石(微部位或断裂破碎带往往是岩体的定位场所,而断层旁斜长石、微斜条纹长石,含量20~3O)、斜长石侧次级构造裂隙常是矿田内钨锡脉状矿床的容矿构(钠更长石、钠长石,25~35)、锂铁白云母(2~造。8)以及黄玉(1~1O)组成。副成份矿物有氟磷在三个黄牛、鱼莱和复船岗一带,在构造上是一铁锰矿、磷灰石、锆英石、黑钨矿、钨锰矿、白钨矿、锡个地堑型断块,其东面与水溪庙、狮子岭之间有近石、萤石、碳酸盐、毒砂、黝锡矿、黄铁矿等。SN走向的正断层,在其西侧贯穿本矿区有走向近隐伏岩体顶部和边部接触带发育有厚薄不等

7、(O.SN倾向西的逆断层发育,经钻探查明,其错距约65~2.34m)的似伟晶岩壳。似伟晶岩呈整合似层状300m左右,断层延伸稳定,长3km以上,宽度20~产出,不具分带性,主要由石英、微斜长石以及酸性斜30m,断裂带岩石挤压破碎明显,角砾呈棱角状、次棱长石、云母(包括含锂白云母和黑云母)组成。似伟晶角状。在断层两侧发育有剪切裂隙和张性裂隙,这些岩中发育后期交代蚀变作用,但远不及其下的花岗岩裂隙往往被石英脉、长石石英脉、花岗岩脉以及各种强烈,因而钨锡矿化较弱。在隐伏岩体内细晶岩脉、斑状细晶岩脉、伟晶岩团块以及石英脉也颇为发育,线细脉充填,其中部分脉体构成本区锡钨脉状

8、矿体。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