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研究.pdf

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研究.pdf

ID:51504504

大小:316.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5

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研究.pdf_第1页
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研究.pdf_第2页
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研究.pdf_第3页
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研究.pdf_第4页
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资源调查与环境第32卷第2期RESOURCESSURVEY&ENVIRONMENTVo1.32No.2文章编号:1671—4814(2011)02—143—07汶JlI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研究常晓军,郑万模。,王德伟,唐业旗,葛华,周洪福,陈启国,铁永波(1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O016)(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1)摘要: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引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崩塌、危岩等次生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惨痛损失。尤其是破坏面积大、危害范围广的特大型滑坡,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难,

2、而且潜在危险性仍然存在。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搜集统计了汶川地震区的特大型滑坡并对其分布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关键词: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P642.21文献标识码:A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处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震级达Ms8.0级的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沿断裂带长约240km,宽约40km的地表破裂带。剧烈的大地震引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崩塌、危岩等次生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惨痛损失_1]。特别是破坏面积大、危害范围广的特大型滑坡(体积>lOOO×lO

3、m。),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难,而且潜在危险性仍然存在;另一方面,特大型滑坡的发生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直观反映了地震区地面破坏情况。可见,弄清楚汶川地震引发的特大型滑坡(简称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的分布规律,为确定地震震级、烈度及其与触发滑坡规模等方面的相互联系提供证据,对研究地震规律和预防、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明显。本文归纳了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的主要分布特征,旨在对指导防灾减灾,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1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概况汶jlj大地震在四川省境内引发了33

4、处特大型滑坡,大部分为岩质滑坡,少量为土质或碎块石滑坡。其分布范围比较广,几乎涵盖了汶川地震的整个主震区,主要分布于汶川、=ItJ~l、平武、安县、青川等I1个地震重灾、次重灾县区的河沟沿岸。其中北川县多达8处,为地震诱发特大型滑坡数量最多的县区;安县5处,青JlI县、什邡市、汶川县各引发特大型滑坡4处,平武县3处,广元市利州区、绵竹市、彭州市、茂县、南江县等县区各1处(表1,图3)。÷收稿日期:2010—07—26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项目编码:1212010740309)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常晓军(198

5、2~),男,陕西蒲城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灾害、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144资源调查与环境2011年注:以上资料参考了“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排查报告(42县)”,并作了实地调查(除北川外)。*滑坡规模考虑了目前的危险体。同为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在规模上还有很大的差异,规模最大的是位于安县高川乡泉水村西北侧的大光包滑坡,体积超过7亿m。;其次是文家沟滑坡,位于绵竹清平乡,滑坡体积1.3亿m。啪;其余特大型滑坡规模均在4000万m。以下,8o%以上的滑坡体积在1000~2000万m。之间。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远超出滑坡定义的范畴Ⅲ,具

6、有很强的“非规范性”,实质上是崩塌、滑坡、飞石、碎屑流等各种地质灾害的综合体,很多情况下表现为高速远程滑动。殷跃平第32卷第2期常晓军,等: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研究145通过对典型滑坡实例的研究,认为汶川地震触发的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过程具有抛掷、碰撞、刮铲、气垫等效应[4]。在地震发生时,这些滑坡造成了数千人死亡(或被掩埋)的巨大灾难,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极大。2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分布特征2.1特大型滑坡分布受断裂与地形的双重控制(1)地形上的分布特征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地3000区,处于四川东部中低山丘陵向川◆◆◆◆◆

7、◆▲▲●◆▲▲▲▲▲▲一◆◆◆-·◆,..◆▲◆~’'~~’、、/146资源调查与环境分布上,表现为断裂上盘分布滑坡数量达27个,占总数的80%以上,而下盘仅有6个。沿断裂带延伸方向,从震源区映秀北东方向,特大型滑坡数量和密度都在增加,形成什邡一绵竹、安县一北川、平武一青川三个滑坡密集带(区),平均13.6个/lookm,其中安县一北川最为密集,达到24.7个/1O0km,随着靠近发震断层末端,滑坡数量逐渐减少(图3),这个统计结果很好的印证了陈运泰院士提出的地震多普勒效应Ⅲ。图3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与烈度分布图(烈度分区参照国家

8、地震局资料,2008.9)Fig.3DistributionofhugelandslidesandseismicintensitiesofWenchuanearthquake1一滑坡及编号(滑坡名称见表1);2-震中位置;3一等震线;4~9分别为xI~Vl度烈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