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doc

地下森林断想.doc

ID:51543011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2

地下森林断想.doc_第1页
地下森林断想.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地下森林断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下森林断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能力目标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德育目标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具体分析,讨论鉴赏;问题探究,突破难点。[教学步骤]一、导入二、资料助读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积累词语。瘠薄(jī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沉湎(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孱(chán)弱:软弱无能。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愤懑(mèn):气愤,抑郁不平。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及其变化。阅读要求:①请谈一谈文章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②摘录一句你最欣赏的文句,并说说为什么摘选它。③针对这篇文章,谈谈你领悟到的深刻哲理。3.学生初步交流阅读感受。教师总结

3、四、具体分析,讨论鉴赏1.品味语言的精美。(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选出来并作简要分析。学生思考、吟诵、交流。教师小结:本文运用了许多叠字、对称句。它们具有形式上的齐匀性和朗读上的旋律性,在回环往复间又逐步深化思想意蕴,强化感情表达的力度。(2)学生涵咏品味这些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仿写。2.体会本文叙事与抒情的水乳交融。(1)教师提示:请大家从理清思路人手探究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惊讶。第二部分(3~20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

4、其艰辛的特点。第一层(3~8段):写火山爆发。地貌面日全非,所有生命毁于-旦。第二层(9~20段):这部分极写环境的恶劣和地下森林生长的艰辛。第三部分(21~27段):描写亲眼所见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作者景仰之情。并揭示悟出的深刻哲理。教师小结:从理清思路入手,我们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最后写它的胜利。但我们可以感觉到文章处处流动着作者炽热的情感。(2)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叙事与抒情的水乳交融,并作具体点评。教师小结: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读这篇散

5、文时,给人的审美感受是非常强烈的,会惋惜、会不平、会激动、会亢奋,会敬佩,会赞叹!3.体会文章的哲理美教师提问:本文不是简单的咏物之作,而是想借地下森林来抒发感情。引出深刻普遍的哲理。请同学们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  教师小结:作者赞美地下森林,赞美给峡谷以土的风,给峡谷以种子的鱼鳞杜、白桦、青杨、黄菠萝.还有滋润了峡谷的洁净的山泉......自然生命之歌的雄健旋律合唱出来。张抗抗是一个喜欢思辨、善于分析的作家,即便是对地下森林的感受,都写得如此深沉,表达了她对人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及对她们那一代人的审视。五、问题探究,突破难点1.如何理解文章主题中的时代精神和作者个人

6、思想烙印?2.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写一段关于地下森林的说明性文字,体会文学作品与说明性文章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