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是感化学生的动力.doc

师爱是感化学生的动力.doc

ID:51549270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2

师爱是感化学生的动力.doc_第1页
师爱是感化学生的动力.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师爱是感化学生的动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爱是感化学生的动力千家中心学校邢秀花我班一名男生杨礼仁,是一位明显的低情商男孩,表现为学习能力弱,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自理能力差,行为有时过于偏激,经了解,他很难与他的父母交流。一天到晚,数不完他的缺点。上课时,他总是嘀嘀咕咕、自言自语,不但自己一刻不停地讲废话,坐在他前后桌的同学也糟了殃。有时,边讲边玩一些小汽车,有时玩具被老师没收后,一把尺子,一块橡皮都成了他的玩具。一堂课下来,他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圈子里,老师的语言成了他的耳旁风。于是,虽然他的智商不低,但成绩一塌糊涂,每门功课的成绩突破不

2、了个位数。平时,课桌上堆满了有用或没用的一些本子,显得杂乱无章。放学时,要排队回家的,但经常不见他的踪影,早就逃跑了。平时作业不做,做起来也是一塌糊涂。有时,偶尔做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有一次,我让他留下来背书,他很不情愿,竟然在书上乱涂鸦。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想了很多办法去引导他,教育他,但效果却不太显著。有一阵子对他进行了赏识教育,找来找去,发现他有时对班级的卫生工作比较积极,我就以此为契机,大加赞赏,希望他对自己的学习也这样的热心,但是,他就是对学习热心不起来,平时还是自管自地讲废话,自管自

3、的疯玩,根本不把学习当成一回事。今年开学初,我利用班队课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缺点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我对他进行一对一地指点确定了目标:上课不说废话,并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经过交流,我得知他也很愿意进步,就是管不住自己。我教他每星期改正一个缺点,他答应试试。一个星期下来,我发现他的进步不太明显。于是又把家长请到学校,和家长进行交流,我提醒家长平时对他言行进行正确地引导,如:每天,在他出门前要督促他衣着和个人卫生。那么这一阶段,他的穿戴就比较整齐。家长没空辅导他写作业,我叫班里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辅

4、导他,于是,他的作业基本上能完成。在学校里,我发现他经常和一些行为习惯不是很规范的同学在玩闹,这样不利于他的进步,我得帮他找几个小榜样,让他学有模范。于是,我就利用班队课发动全班同学帮助他,还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小朋友举手,结果举手的同学一大片,他发觉他颇感惊喜。我让他自选两个,他自选了两名——一男一女小老师。让这两位小老师对他的行为和学习进行指导,自理方面的由小文老师负责,活动方面由小容同学带领,要是学习上有困难,让他随便请教哪个。我见他欣喜异常。当他桌子上有杂乱现象的时候,我就提醒小老师帮助他,经

5、过大半个学期的努力,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课时,我再也没有发现他自言自语了,只是有时管不住自己时就在纸上画一些宝剑、小动物等,当我提醒他时,他就会转入到学习的轨道中来。平时,他还会经常举手回答问题呢!经过一学期的师生共同的努力,他的改变,进步让人欣慰,行为也变得慢慢规范了,学习成绩由原来的六十多一点变成八十多分了。同学们都感受到他明显的进步,在每月一次的进步之星的评比上,他荣幸地被评上了,整张小脸红扑扑的,异常兴奋,此后,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反思:一、用师爱去感化他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

6、于爱的”。对于学困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同学的肯定,也得不到教师的赞赏,平时,他们听到更多的是严厉地批评教育,虽然也是出于教师对他们的关爱的,但是,这种关爱的效果却不是想像中那么好,因此他们也缺乏自信,对学习丧失应有的兴趣。作为学困生需要更多的是老师的欣赏和鼓励。于是,只要他有一丁点的进步,我就会见缝插针地鼓励他,让他觉得老师是很喜欢他的,他是有能力、有水平的,他就会很愿意听取老师的意见,也很愿意和老师交流。师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师就要把握好自己的教学方法。二、用友爱去温暖他学生和老师相处的时间

7、最主要的是在课堂40分钟里面,这四十分钟平均分的话,每人不到一分钟,也就是说,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关注一个学生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而学生间的相处的时间却多得多,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把他置于几个行为规范非常规范的优生中间,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下,此生就会较快地懂得很多规矩,可以快速地走向正常化。全班同学都愿意向他伸出援手,那友谊的力量是足以温暖人心的。三、结合亲情协助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的不称职的话,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此孩子特别幼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母亲对他缺乏引导,由于

8、他母亲性格比较暴躁,无法心平气和地与他交流,我很多次和家长进行沟通,请家长多点耐心,多点欣赏,特别是在自理方面多给机会实践,多加指导,培养他的自理能力。经过与家长的多次沟通,在家里的表现也有了很多进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情况是不同的,班主任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他们一定会被感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