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与环保教育.doc

音乐教学与环保教育.doc

ID:51567662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3

音乐教学与环保教育.doc_第1页
音乐教学与环保教育.doc_第2页
音乐教学与环保教育.doc_第3页
音乐教学与环保教育.doc_第4页
音乐教学与环保教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音乐教学与环保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环境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计划李应锦面对当今环境问题和生态状况,迫使我们认真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继续注重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环境才可能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音乐教育同其他艺术教育一样,主要功能是审美教育:即纯正的审美趣味,正确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格调。健康的音乐,对培植高尚丰富的情感,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用音乐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升华精神境界。因此,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领域,通过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现实的、必要的、可行的。音乐教师完全可以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扬长避短,深入挖掘

2、教材内涵,采用"水滴石穿"、"移花接木"、"触类旁通"的方法,使学生在娱乐中思索,在思索后感悟,并真正化为行动,从小树立爱自然、爱环境的优秀品质,成为有良知、有理性、有道德的好孩子。一、依托教材,渗透挖掘生活中常用琴、棋、书、画来形容一个人有才华与有修养。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因此,在国外音乐的教化作用同样受到重视,有人说"一个人再坏,只要他喜欢莫扎特的音乐,就坏不到哪"。且不研究此话从何而言,但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比比皆是的。在音乐教材中,不论是必唱歌曲,或是欣赏曲目,其中不乏爱祖国、爱家乡的题材。这些作品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着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作用。印度

3、有句谚语:"孩子还小时,给他们深根;等他们长大了,给他们翅膀"。用音乐的手段,为孩子们的心灵培土,使之根深,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正如爱因斯坦说:"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音乐培养了爱因斯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与他发现"相对论"是不无关系的。据说梁思成、华罗庚、钱学森等人在音乐方面都有造诣。音乐的七彩音符包罗了人世间的千万种情感。欣赏歌曲《彩色的中国》时,让学生打开地图册,并仔细观察中国版图中"碧绿的平原"与"金黄的沙漠"两种颜色的对比时,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渡放牧、竭泽而渔,那么地图上这两种颜

4、色的比例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情绪十分热烈。讨论的结果是:地图上黄色的面积会扩大进而"挤掉"绿色。也就是说干旱、荒漠化加剧、耕地减少、植被贫乏、土壤的涵水量降低,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地发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们认识到环境恶化给生活造成的不便,给生存带来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也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牢记环保不仅仅是口号,不是远在天涯,而是近在咫尺,环保需要大家的共同携手和努力。二、课外觅珠,循序渐进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各行业都在蓬勃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部分城镇和经济落后的农牧地区,教育事业同样滞后,各中小学的教学工作离素质教育的要求

5、还差得很远。在这种状态下,农牧区的音乐教育更要在这贫瘠的校园土壤中扎稳脚跟,坚持不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适当选择健康、有意义的歌曲用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滋润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爱心。从《亚洲雄风》到《祝您平安》,引起共鸣、浸润心灵。三、陶冶心灵,升华境界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价值观念的建立,人格的完善,理想的升华,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修养。而音乐恰恰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他有着德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他是人们感情的凝聚,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有着其他任何一门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独特魅力。音乐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能深深

6、打动欣赏者的心灵,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听號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让人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从《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声中,可以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的动人画面,并从内心感叹祖国山河的无比美好。我们在教学中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学生们听到了民众的呼声,唤醒了心中的斗志,激发了爱国的情怀,我们既为黄河的沧桑历史呜咽,又为她的未来而担忧一一教师可将百年前的黄河与现今黄河的地理状况作一个简单的对比,可以看出,我们的担心并非多虑,水流量逐渐减少,壶口瀑布不如以前壮观,泥沙量逐年增加,河床抬高、断流、凌汛等这样

7、的恶果非环境自身所为,而是人类的贪婪和无知使然。告诉学生,做为母亲河的儿女,大家有义务严格自律,有责任主动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理性节制欲望。教师要将"人是自然之子,自然万物生而平等"的生态中心主义理念,通过教育植入每个孩子灵魂深处,使这种理念成为健全人格的重要内核。惟有受到这样的教化,才可能对神圣的大自然心存敬畏和慈子之情,才会视万物为手足而百般呵护,从而首先是在道德上,而不仅仅是出于自身的功利而充分节制人的欲望,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达到教育的目的,更能达到充分发挥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我们在教学中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学生们听到了民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