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教学设计--王玥.doc

《红蜻蜓》教学设计--王玥.doc

ID:51691229

大小: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5

《红蜻蜓》教学设计--王玥.doc_第1页
《红蜻蜓》教学设计--王玥.doc_第2页
《红蜻蜓》教学设计--王玥.doc_第3页
《红蜻蜓》教学设计--王玥.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红蜻蜓》教学设计--王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红蜻蜓》教学设计授课老师:广东省佛山市东平小学王玥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儿童歌曲。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的诗谱写而成的。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个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歌曲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聆听歌曲,感受情绪,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红蜻蜓》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力度旋律线,能更形象的用有强弱变化的声音来表现歌曲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唱两只蜻蜓旋律,初步感受二声部合唱,

2、体会二声部之间的相互配合,并表现和声的美。教学重点: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感受二声部合唱教学方法:以红蜻蜓寻找世外桃源的故事为主线,把学生带到充满童趣的课堂,并循序渐进的解决学唱歌曲等问题。利用风景图作为力度旋律线,使学生能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通过情感陶冶、媒体运用、交流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二声部合唱,体验和声的美。学习方法:本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对音乐的感受体验能力增强。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用生动故事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①参与体验:利用多媒体及教师黑板画来营造优美的音乐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立体化地参与音乐

3、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②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将表演、节奏与音乐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演唱、节奏、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③表演创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演唱歌曲、创编雨声的节奏、角色表演等形式,来培养学生演唱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掘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教学过程:一、导入1.聆听歌曲,想象歌曲中所表现的画面。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风景图。图中有四座大山、荷花、以及红蜻蜓等。2.通过教师画的风景图,导入课题《红蜻蜓》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通过风

4、景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歌曲所表现的景色,同时风景图也为后面的力度演唱教学做了形象铺垫。二、歌曲学习:1.故事导入,听听红蜻蜓用怎样的心情出发去寻找美丽的世外桃源?2.带着优美愉快的心情用“lu”模唱歌曲3.发展故事情节,结合风景图中的四座大山,请学生区别红蜻蜓在翻山时歌声的变化。4.学生自主发现力度变化,找到每句力度变化的规律。唱一唱5.找出歌词中红蜻蜓所看到的景色,并唱一唱设计意图:以红蜻蜓从家里出发去寻找世外桃源的故事为主线,发展故事情节的同时,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演唱第一声部。通过四座大山更形象、直接的表现力度旋律线,使学生能够用有强弱变化的歌声来更好

5、的演唱歌曲。三、拓展1.视听欣赏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最后画面中出现了2只红蜻蜓2.故事导入,听听第二只红蜻蜓悄悄跟着第一只红蜻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第二声部应用较弱的音量来演唱3.带上动作,用“lu”模唱第二声部旋律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自主发现2只红蜻蜓,用2只红蜻蜓来引出两个声部,让学生更有趣味的学唱二声部旋律。四、二声部合唱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形式来感受二声部合唱,体会二声部之间的相互配合,并表现和声的美。五.小结结束语:渐渐的,夕阳西下,红蜻蜓和它的好朋友看着太阳都快要下山了,于是他们手拉手,唱着歌儿一起回家去。同学们,让我们也唱着歌儿

6、带着美丽的心情结束我们今天的这一课吧,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歌声轻轻的走出教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