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课稿:浮力.doc

初中物理说课稿:浮力.doc

ID:51794015

大小:1.28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5

初中物理说课稿:浮力.doc_第1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浮力.doc_第2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浮力.doc_第3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浮力.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说课稿:浮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说课稿:浮力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理解浮力是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并理解其中的原理。l过程与方法从众多现象中抽象出浮力的概念,体会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和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用浮力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应用知识于实际的意识。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是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具备了很多关于浮力的生活现象,从这些感性认识中可以抽象出浮力的概念。要注意学生可能会对液体中的4/4浮力现象容易理解,但对气体中的浮力现象理解起来会有困难,所以要多举一些气体中的例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之便于理解。2、学生已经学过了压强在水中的特点,以及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这就为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二次称重法测量浮力奠定了基础。3、在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时,会用一正方体来说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不同,但学生可能有疑问,物体往往是不规则的,用正方体来说明问题具有

3、代表性吗?这时要向他们介绍物理学习中的理想化模型方法和等效思想。三、教法分析1、用实验和生活情境导入的方法来导出浮力的概念2、用演示实验和控制变量的方法证明浮力与液体密度、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四、教学过程1、认识浮力教师创设情境:乒乓球不小心掉入树洞里,就像这样,(教师将乒乓球放入量筒来模拟这一过程),让学生想办法将球从树洞里拿出来。有学生想到了灌水,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演示。随着乒乓球从量筒中升起来,问学生乒乓球上升的原因,接着引出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就叫做浮力。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各种浮力现

4、象,例如浮在水中4/4的轮船、节日里放的孔明灯、气象站放的探空气球等等都收到了浮力的作用。2、浮力产生的原因用浸在液体中的正方体来说明问题左右两个侧面中两侧的对称两点的压强一一对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是相互抵消。同理前后两个侧面也一样(图中没画出),所以水平方法上合力为0。在竖直方向上,由于下表面的压强大于上表面的压强,所以向上的力要大于向下的力,二力之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给学生将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导出浮力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向学生讲解,随着石头的增加(船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浮力越来越大),船浸入水中的深度越来越大,船排开水

5、的体积也越来越大,浮力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可以猜测浮力大小应和船排开水的多少有关系。再用另一个故事导出浮力和液体密度有关。古罗马的一个军队统领曾打算将俘虏投入死海淹死,但发现俘虏不会下沉从而全部逃跑。向学生解释其中的蹊跷——死海的海水密度很高。这样导出浮力大小4/4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4、用实验验证三者的关系将同一物体浸入水中的不同深度,使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然后用二次称重法测量浮力,可以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将同一物体先后完全浸入水中和煤油(煤油的密度小于水),这样就保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密度不

6、同,然后用二次称重法测量浮力。可以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也就越大。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