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CBD的形成与发展.doc

以城市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CBD的形成与发展.doc

ID:51828968

大小:3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16

以城市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CBD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1页
以城市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CBD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2页
以城市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CBD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3页
以城市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CBD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4页
以城市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CBD的形成与发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城市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CBD的形成与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城市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CBD的形成与发展以城市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cBD的形成与发展作者:佚名时间:2008-6-19浏览量:  cBD是城市化的产物,是城市经济中中枢功能的载体,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标志。目前,北京cBD正处于规划开发全面实施、产业发展渐成规模的关键时期。北京cBD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运作管理中心,同时也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和服务中心。将通过对cBD基本规律的认识以及企业选址决策的研究探讨北京cBD的成因及聚集状态。  一、cBD规律谈  从“世界城市”理论谈起  “世界城市”理论认为当

2、今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跨国公司发挥关键作用,这类公司一方面出于自身利益,将业务向国外扩展;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少数城市已经演变为跨国公司机构的聚集地,其经济也被这类机构所主宰,并形成世界范围经济控制体系。  跨国公司聚集与发展,其自身机构日益复杂、地理空间不断扩大,迫切需要高层次、专业化的商务服务支持。这些服务首先是指金融业,以银行为唯一形式的格局被打破;这些服务业还包括法律、会计、管理以及广告业等。这类公司近30年来有长足发展,聚集于世界城市,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运转自如起了决定性作用。  从同心圆地域结构模

3、式到后工业社会城市地域结构模型  20世纪20年代,美国城市地理学家伯吉斯,以芝加哥为蓝本概括出城市宏观空间结构为同心圆圈层模式。认为城市空间结构分为5个圈层,中心为城市地理及功能核心区域,并首次提出中央商务区的概念。  继伯吉斯之后,cBD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围绕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及其发展变化,逐渐修正和丰富cBD的区位及空间结构理论。并逐渐出现“扇形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城市发展多核心理论等新的研究与理论。  到20世纪70年代,D·克拉克针对当时北美城市用地的结构变化提出后工业社会城市地域结构模型,明确城市中心区有

4、着核心区与边缘区之分,并且城市呈现多中心的布局特征。  现代cBD概念  随着全球信息化、国际化的提高,高效、集约的都市中央商务空间已经开始独立于传统的商业闹市而存在。现代cBD的概念已经升级,它与全球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无论是在功能构成、空间形象,还是在交通运转方式、设施配套等方面都已经演化成一个相当独立的地域,它的职能已经超出了城市本身的意义,变成了全球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单元。在国际性大城市中,cBD已经成为城市中心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集中了大量的跨国公司总部,还有高层次、专业化的商务服务,包括金

5、融、法律、会计、管理及广告业等。这类公司聚集于国际性大城市的cBD中,在全球经济运转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北京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际地位已经达到世界城市这一要求,而目前北京在吸引跨国公司等各类外商企业方面也具有很多优势。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5年底,cBD入驻企业突破3000家,其中服务业企业1972家,所占比重约为%;入驻cBD世界五百强企业超过100家,金融机构39家,其中银行及代表处17家,保险公司及代表处15家,证券公司及代表处7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cB

6、D地区已经明显地呈现出服务业聚集的特点。  二、企业区位选择  降低成本与聚集经济  降低成本的需要使企业不能任意选址,否则就会导致劳动力与中间投入的成本增加。聚集经济使商务活动在一定空间内集中。但是,聚集经济的源泉与影响并未得到考察。实际上,城市内聚集经济的主要源泉是中间投入交换带来的成本降低。但是,区位的接近也会产生成本,例如对土地和劳动力的竞争,虽然这一竞争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中间产品的替代避免,但生产的聚集还是有一定限度的。  区位理论对企业选址的影响  a)杜能的土地价值理论  冯·杜能范式的土地利用模型主要

7、研究完全竞争土地市场的作用,选址的依据主要是产出市场的区位,厂商对临近该市场的区位展开竞争,所需权衡的式接近市场而获得的运输成本降低和相应的土地价格上升。因此,  以城市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cBD的形成与发展作者:佚名时间:2008-6-19浏览量:关键是距离市场的远近。  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经典的区位理论认为,交通是决定企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劳动力市场是另一个较为次要的因素,韦伯补充了第三个因素即聚集效益。韦伯认为企业以成本极小化为原则决定设长区位,而成本因素中只有运费和劳动费和区位相关,在他的区位理论中进一

8、步专注于运费最小地点的计算。  c)后工业企业选址  传统的工业选址方法,限于分析单一厂商的区位和区位优势。在当今所谓“后工业化时期”的趋势之一,是办公业活动和大型组织机构的集中,而不是单一的制造业公司。这种发展受到了技术变化的进一步鼓励,削弱了传统选址因素的重要性,如考虑原材料装配车间,交通服务,或提供某方面的劳动力因素。而信息的聚集度以及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