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送审报告.docx

设计送审报告.docx

ID:51831906

大小:21.6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6

设计送审报告.docx_第1页
设计送审报告.docx_第2页
设计送审报告.docx_第3页
设计送审报告.docx_第4页
设计送审报告.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送审报告.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设计送审报告文本文本1:wmass.out----------------------------------------------------------------------总信息文件----------------------------------------------------------------------工程名称:1工程代号:设计人:校核人:软件名称:盈建科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版本:1.6.2.2计算日期:2015/08/10------------------------------------

2、----------------------------------**********************************************************设计参数输出**********************************************************结构总体信息........................................结构体系:框架结构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在地区:全国地下室层数:2嵌固端所在层号(层顶嵌固):0与基础相连构件最

3、大底标高(m):0.000裙房层数:0转换层所在层号:0加强层所在层号:0底框层数:0竖向荷载计算信息:施工模拟三风荷载计算信息:一般计算方式地震力计算信息: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是否计算吊车荷载:否是否计算人防荷载:否是否考虑预应力等效荷载工况:否是否生成绘等值线用数据:否是否计算温度荷载:否竖向荷载砼墙轴向刚度考虑徐变收缩影响:否是否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否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1计算控制信息........................................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0.00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

4、《混凝土规范》取值:是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2.0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地震):0.7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风):1.00连梁按墙元计算控制跨高比:4.00连梁材料强度默认同墙:是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1.00板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1.00短墙肢自动加密:是弹性板荷载计算方式:平面导荷膜单元类型:经典膜元(QA4)是否考虑P-Delt效应:否考虑梁端刚域:否考虑柱端刚域:否是否输出节点位移:否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是结构计算时考虑楼梯刚度:否梁与弹性板变形协调:否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梁向下相对偏移:否

5、梁墙自重扣除与柱重叠部分:是楼板自重扣除与梁墙重叠部分:是刚性楼板假定:整体指标计算采用强刚,其它计算非强刚地下室楼板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是是否自动划分多塔:否自动划分多塔时不考虑地下室:是可确定最多塔数的参考层号:2计算现浇空心板:否增加计算连梁刚度不折减模型下的地震位移:否地震内力按全楼弹性板6计算:否使用指定风荷载数据:否风荷载信息..........................................执行规范:GB50009-2012地面粗糙程度:B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0.30结构X向

6、基本周期(秒):0.20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0.20风荷载计算用阻尼比:0.050承载力设计时的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1.0考虑顺风向风振:是多方向风角度:舒适度验算用基本风压(kN/m2):0.10舒适度验算用阻尼比:0.020水平风荷载体型分段数:1分段号最高层号挡风系数迎风面系数背风面系数侧风面系数120.000.80-0.500.00自动计算结构宽深:是考虑横向风振:否考虑扭转风振:否地震信息............................................设计地震分组:二地震烈度:6(

7、0.05g)场地类别:Ⅱ特征周期:0.40阻尼比确定方法:全楼统一结构的阻尼比:0.050周期折减系数:0.60特征值分析类型:WYD-RITZ振型数确定方式:用户定义用户定义振型数:15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否框架的抗震等级:4钢框架的抗震等级:4剪力墙的抗震等级:4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不改变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否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抗震等级逐层降级及抗震措施4级:否是否考虑偶然偏心:是X向偶然偏心值:0.05Y向偶然偏心值:0.05偶然偏心计算方法:等效扭矩法(传统法)是

8、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是自动计算最不利地震方向的作用:是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0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0.50使用自定义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否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40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280地震作用放大方法:全楼统一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1.00减震隔震附加阻尼比算法:强制解耦最大附加阻尼比: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