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基因治疗的进展.doc

肿瘤基因治疗的进展.doc

ID:51928263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9

肿瘤基因治疗的进展.doc_第1页
肿瘤基因治疗的进展.doc_第2页
肿瘤基因治疗的进展.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肿瘤基因治疗的进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肿瘤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摘要: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其发生、发展与复发均与基因的变异、缺失、畸形相关。人体细胞携带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症的基因治疗目前主要是用复制缺陷型载体转运抗血管生成因子、抑癌基因、前药活化基因(如HSV-1胸腺嘧啶激酶)以及免疫刺激基因。主要抗肿瘤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免疫、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从本质上来讲,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其发生、发展与复发均与基因的变异、缺失、畸形相关。

2、人体细胞携带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相互拮抗,维持协调与平衡,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衰亡进行精确的调控。在遗传、环境、免疫和精神等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这一基因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导致肿瘤发生。基因治疗的策略有基因替代、基因修复、基因添加、基因失活,目前临床使用的最主要方式是基因添加。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分子靶点设计肿瘤治疗方案,具有治疗特异性强、效果显著、基本不损伤正常组织的优点。这种肿瘤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中最有前景的方案。1.肿瘤基因治疗的历史进展肿瘤、艾滋病、遗传病是困扰人们的三大疾病,对肿瘤的

3、根治是人们一直迫不及待想要实现的愿望。1964年9月,实验室证实紫杉树提取物确实能够阻止癌细胞生长〔1〕,从此紫杉醇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治疗,特别是肿瘤的基因治疗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并已初步取得令人振奋成果,如针对肿瘤细胞、肿瘤的血管改变、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和骨髓变化的基因治疗等。尽管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肿瘤基因治疗方法的作用是比较理想的,但都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癌症的基因治疗目前主要是用复制缺陷型载体转运抗血管生成因子、抑癌基因、前药活化基因(如HSV-1胸腺嘧

4、啶激酶)以及免疫刺激基因。其中以腺病毒携带p53的临床进展最为迅速。2.肿瘤基因治疗的最新现状分析2.1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肿瘤细胞由于抗原性太弱而逃避了机体免疫系统对其的追杀〔2〕,病毒可以利用其他种类病原体或体细胞的病态表面结构,例如癌症肿瘤细胞呈现出特殊的蛋白结构,免疫系统通常就是利用这个来识别肿瘤细胞的,该特殊的蛋白结构称为肿瘤标记物[3]。我们可以制造出可识别肿瘤标记物的单克隆抗体,这样就可以检测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以便提出更好的治疗方案。单克隆抗体加上细胞毒素药物就是“百发百中的魔弹”在这个领域取得的第一个成就就是使用人鼠嵌

5、合性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经过遗传修饰,可以专门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4](NHL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可以侵袭身体各个部位,例如淋巴结、脾脏、胸腺组织、腺体组织、扁桃体或髓)到目前为止,已有30万名患者采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实验室合成的靶向特异抗体,其特异性表面抗原在90%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可见,该抗原被称为CD20,利妥昔特异性的与表面携带CD20抗原的细胞发生作用,通过多种机制结合到细胞上,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杀死细胞。利妥昔仅仅攻击表面携带CD20的细胞,对其他细胞无害。利妥昔是一种人源性重组抗体、它与CD2

6、0相结合的可延展的“手”来自免疫小鼠,而其余部分(约90%)来源于人类,这是为什么利妥昔不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而诱发免疫反应的原因。此外也可以通过体外培养患者的肿瘤细胞,将HLA相关基因导入细胞内产生HLA抗原的表达[5],抑制或避免免疫逃避现象的产生。2.2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研究抑癌基因功能的丧失和某些癌基因的过表达是肿瘤发生分子水平上的主要原因,诸多实验表明,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病,是一种或多种细胞周期因子调节失控所造成的[6]。在众多抑癌基因中,p16基因是另一个研究较多的抑癌基因。因其对细胞周期G1期有特异性调节作用,又称多肿

7、瘤抑制基因1(Multipletumorsupperssor1,MTS-1),INK4a(Inhibitorofcyclindependentkinase(CDK)4)。正常情况下,P16与细胞周期素D(CyclinD)竞争CDK4、CDK6,抑制它们的活性,使其一系列底物(如Rb)保持持续去磷酸化高活性,而不能解除pRb对转录因子E2F等的抑制,从而阻止细胞G1期进入S期,直接抑制细胞增殖。相反,当p16基因发生异常改变时,细胞增殖失控导致其向癌变发展。为了探讨p16与p21、p53之间的协同作用,有人将Ad-p16和Ad-p21分

8、别和同时导入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高转移潜能)和AGZY83-a中(低转移潜能),发现虽然p16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但统计学上无明显作用,然而当与p21共同转染后的癌细胞抑制效果非常显著,克隆形成很少。Ghan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