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甩欲也课件1 鱼我所欲也.ppt

鱼我甩欲也课件1 鱼我所欲也.ppt

ID:51975658

大小:8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26

鱼我甩欲也课件1 鱼我所欲也.ppt_第1页
鱼我甩欲也课件1 鱼我所欲也.ppt_第2页
鱼我甩欲也课件1 鱼我所欲也.ppt_第3页
鱼我甩欲也课件1 鱼我所欲也.ppt_第4页
鱼我甩欲也课件1 鱼我所欲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鱼我甩欲也课件1 鱼我所欲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鱼我所欲也孟子厦门市莲花中学李冬鹏生与死,义与利是自古以来人民议论的人生课题。我们将要学习的《孟子》中《鱼我所欲也》这篇古文,论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性善。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一、导入:《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

2、服力。1、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二、整体感知听录音朗读2、文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三、研读与探究:1、第一段是如何展开层的内容、论证?——论证对待生与死的不同态度;2、第一段是如何展开层的内容、论证?——论证对待生与死的不同态度;第一步:辨证分析(正面)生,欲→甚于生(义)→故不苟得(即,为了“义”可以死)恶→甚于死(不义)→故不避患--舍生(即

3、为了“义”可以舍“生”。)第二步:假设分析(反面)由是则生→不用(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由是避患→不为→甚于死者第三步:因果分析所欲→莫甚于生(最喜生)→何不为(不择手段求生)所恶→莫甚于死(最恶死)→何不用(不择手段避祸)3、分析第二段:A.举例论证“义”的可贵。——用类似“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阐明为人要辨别义和利,不应苟且偷生。B.对比论证“不义”的可鄙。——孟子认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贫乏者得我”都是身外之物,和人的生命相比,实在不足道。这与那种宁可饿死,也不愿接受“嗟来之食”的人相比,该是多么可耻可鄙啊。所以孟子质问他们“

4、是亦不可以已乎?”最后指出这就叫失去了人的本性。三、研读与探究:1、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2、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3、写作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排比。比喻:有力阐明义重于生,突出主旨──鱼、熊掌,一箪食、一豆羹。对比:对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赞扬,对苟且偷生、临难苟免的人斥责。突出中心。鱼我所欲也《孟子》文

5、章主题: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摒弃利己的私心。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通假字“辟”通“避”,躲避“辩”通“辨”,辨别“得”通“德”,恩惠(动词)、感激“与”通“欤”,语气词三、知识延伸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