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0年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

ID:5197778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6

2010年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10年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10年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10年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10年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淄博市二〇一〇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前务必在试卷的规定位置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等内容填写准确。2.本试题共8页,四个大题,21个小题。3.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在春天的唱诗班(xiāo)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1)根据拼音写汉字

2、,或给加点的字注音。xiāo恬()(2)解释“涵养”在文中的含义。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B.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玉树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地震灾害,重建美好家园。C.发展低碳经济,创建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D.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进入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墙设计。学校要组织以“节气与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6分)【节气搜索】明代有一秀才,

3、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请填入一个最恰当的节气,把上联补充完整: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节气印象】在活动中,需要设计展板介绍二十四节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清明”节气的描述。示例:惊蛰含义: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诗意描述:“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

4、这时节,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清明含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诗意描述:4.默写填空。(8分)(1),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2)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3),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4)非澹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5)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6)《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7)古代诗人善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突出画意美,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就构成一幅

5、色调分明的画面。(8)古诗词中有许多为“季节”代言的诗句,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初春时节。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诗为“秋季”代言:,。 得分评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第5题。(2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运用了典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13分)(甲)当余之从

6、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义阳朱詹世好学,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①,吞纸以实腹。天寒无毡,抱犬而卧以取暖。犬亦苦饥,恒出觅食,呼之不至,则哀声动邻,然仍不辍其业。——颜之推《颜氏家训》注:①举火:点火,特指生火做饭。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腰

7、白玉之环(2)恒出觅食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同舍生皆被绮绣。B.媵人持汤沃灌。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D.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吞纸以实腹。9.(甲)文采用写作手法,表现作者读书“勤且艰”;(乙)文采用写作手法,表现主人公好学“不辍”。(2分)10.读了上面两段文字,结合阅读感受,请拟写一句凝练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3分) 得分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