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4.2《生物膜地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ppt

生物:4.2《生物膜地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ppt

ID:52003759

大小:1.15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3-28

生物:4.2《生物膜地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生物:4.2《生物膜地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生物:4.2《生物膜地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生物:4.2《生物膜地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生物:4.2《生物膜地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4.2《生物膜地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磷脂最丰富)大约占50%蛋白质大约占40%糖类大约占2%—10%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19世纪末1895年人物:欧文顿(E.Overton)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实验一●●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有必要,通过鉴定能更准确地说明问题3.那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对膜

2、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当时的技术不能实现1.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从生理功能上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的。实验:采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使细胞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化学分析表明: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时间:20世纪初实验二亲水头部疏水尾部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时间:1925年人物: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实验: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

3、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展开层后的脂单层面积是红细胞的表面积的2倍提出假说:实验三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水—空气界面时间:1959年人物:罗伯特森(J.D.Robertsen)实验: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实验四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结构模型有什么不足?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刚性结构,这显然与膜功能的多样性相矛盾.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不是静态的呢?时间:1970年人物:LarryFrye等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表面膜蛋白分别用不同的

4、荧光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实验五根据已有的生物知识或生活经验,你能列举哪些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①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②变形虫的伪足运动现象;③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④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蛋白质分子时间:1972年人物: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多糖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

5、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蛋白质分子的位置蛋白质3.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其分子的运动有多种形式)4.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磷脂分子的运动①侧向扩散运动;②旋转运动;③摆动运动④伸缩震荡运动;⑤翻转运动;⑥旋转异构化运动。白细胞吞噬病毒的过程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不可能完美无缺。2.纵观整个人

6、们建立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过程,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到怎样的作用?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思考3.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你受到什么启示?答案:科学研究是要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像,提出假说,再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假说。科学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辛勤的工作.科学研究依赖于科学的进步,科学进步了,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数据.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完善.......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

7、指出膜主要由_______组成;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三层结构;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1972年,桑格和提出了。脂质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流动性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小结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2.下列哪一种膜结构能通过生物大分子()A细胞膜B核膜C线粒体膜C叶绿体膜3.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

8、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的生物膜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