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功率、机械效率备课卡.doc

功、功率、机械效率备课卡.doc

ID:52064154

大小:11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2

功、功率、机械效率备课卡.doc_第1页
功、功率、机械效率备课卡.doc_第2页
功、功率、机械效率备课卡.doc_第3页
功、功率、机械效率备课卡.doc_第4页
功、功率、机械效率备课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功、功率、机械效率备课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授课人年级九科目物理授课时间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小明利用动滑轮将木料运上楼,对木料做功了吗?这个功的大小与用绳子将木料直接提上楼相等吗?(引导学生从实际考虑)师: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机械效率。(板书课题)一、探究新知1、再次探究动滑轮(1)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提着一个重物测出它的重力和移动的距离。记下数值。(2)使用动滑轮将这个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记下拉力和高度的数值。(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步骤。比较使用动滑轮和不使用动滑轮做功数值的大小。引导学生探究: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象刚才直接用手将钩码提到一定的高度

2、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有用功。记作W有用。象刚才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需克服摩擦力做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虽然这些功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我们把它叫做额外。记作W额外。如果把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做总功,记作W总。则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总=W有用+W额外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效率出示:下面有几种衡量机械好坏的方法你认为那种好?(1)做功越多的机械越好(2)做功越快的机械越好(3)做有用功比例越多的机械越好指导学生讨论后板书: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100%即:η=W有用/W总×100

3、%讨论:W有用与W总谁大?所以η的值应是多少?课题机械效率类型新授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五节——机械效率教学目标1、经历使用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3、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教学内容分析重点: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并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难点: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之间

4、的数量关系。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学情分析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机械效率概念涉及到“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等概念,而功的概念本身又比较抽象,因而要区分并理解这些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能轻松自如地解决有关机械效率的问题,关键是真正弄清有关概念,并能正确地加以区分,所以本教学设计以及实际教学中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理解上花的时间比较多。教学过程设计一般情况下: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40%——50%,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80%。3、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提问: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它

5、的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探讨,给予必要的帮助。板书: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下列因素有关摩擦力动滑轮的自重重物的重量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在滑轮的转动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力减小动滑轮的自重使机械在满载的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的比例。4、练习:完成WWW第1、2题5、拓展延伸:完成练习册第8、9、10、题6、作业:练习册第1、3、4、6题板书设计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动滑轮的机

6、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评估教后反思检查时间年级组盖章授课人年级九科目物理授课时间教学过程设计功的基础知识一、课题引入1.回顾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不能省力,但也没有多移动距离。2.分析杠杆省力与省距离之间的关系。3.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二、探究斜面1.介绍所要探究的斜面的实验装置,并装配好。2.提出问题:⑴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可以解决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小车及砝码的重力、匀速拉动小车时的拉力、斜面的长度、斜面的高

7、度)⑵拉动小车时要注意什么?(平行于斜面,匀速拉动)3.请同学们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测量次数F/Ns/mG/Nh/mFs/(N·m)Gh/(N·m)⑴⑵⑶4.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纪录在表格中。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课题功类型新授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功教学目标探究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功,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知道功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能根据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教学内容分析重点: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难点:正确判断

8、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