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提取方法分析蛇莓挥发性组分.pdf

多种提取方法分析蛇莓挥发性组分.pdf

ID:52103683

大小:280.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2

多种提取方法分析蛇莓挥发性组分.pdf_第1页
多种提取方法分析蛇莓挥发性组分.pdf_第2页
多种提取方法分析蛇莓挥发性组分.pdf_第3页
多种提取方法分析蛇莓挥发性组分.pdf_第4页
多种提取方法分析蛇莓挥发性组分.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种提取方法分析蛇莓挥发性组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2卷分析化学(FENXIHUAXUE)研究简报第11期2014年11月ChineseJoum~ofAn~yticalChemistry1710~1714DOI:10.11895/j.issn.0253D820.140280多种提取方法分析蛇莓挥发性组分王晨旭于兰杨艳芹雷永乾杨卫“徐经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春130021)(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州510070)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索氏提取(sE)、超声辅助提取(UAE)、水蒸汽蒸馏法(SD)结合气相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蛇莓的挥发性组

2、分。实验对HS—SPME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采用65m聚二甲基硅氧烷一二乙烯基苯(PDMS—DVB)萃取头在90℃水浴50min后插入250℃GC进样口解吸5min,得到最佳提取效果。HS—SPME,SD,SE和UAE方法分别得到47,32,16和16种挥发性组分,总数为66种,其中47种化合物为首次报道。实验结果表明,HS.SPME与sD得到多为萜类化合物,而sE与UAE得到的化合物中酸类分别占总成分61.44%与69.54%。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蛇莓;挥发性组分1引言蛇莓(Duchesneaindica)属蔷薇科,具有抗肿瘤J、抗流感病毒J、降压以

3、及降低神经元损伤的作用J。由于蛇莓疗效显著,蛇莓的化学成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已见报道的化合物种类主要包括萜类、甾醇类、酸类、黄酮类等。除了这些组分外,蛇莓疗效也可能与其挥发性组分相关,然而目前仅有一篇文献报道采用SD—GC—MS分析印度产蛇莓J。针对以上情况,本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索氏提取(SE)、超声辅助提取(UAE)、水蒸汽蒸馏法(sD)结合气相.质谱(GC.MS)联用技术4种方法提取国产蛇莓的挥发性组分。HS.SPME与其它3种方法相比,具有快速、高效、无需溶剂等优点’。J,因此本实验重点研究HS.SPME方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此外,实验还对比分

4、析了4种提取方法所得化合物种类与含量的差异。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QP2010一Plu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DB.5毛细管柱(30.0mx0.25minx0.25m,美国Agilent公司);SB-3200D超声仪(宁波新芝公司),顶空进样针(PDMS100m,PDMS-DVB65Ixm,CAR-PDMS75m,PA85m美国Sigma公司);顶空瓶、PTFE/Si瓶盖(20mL,美国Agilent公司)。蛇莓干燥全草(长春玺康药业)。乙醚(纯度≥99.5%,国药集团),二氯甲烷(纯度≥99.5%,北京化工厂),正构烷烃(C-C美国Supelco公司)2.2样品处

5、理与实验方法(1)样品处理蛇莓全草粉碎,过6O目筛子,粉末置于密封袋中保存。(2)HS.SPME提取取2.0g蛇莓粉末置于20mL顶空瓶中,用PTFE/Si瓶盖密封,不同涂层萃取头插入瓶中距样品顶部1cm处,置于一定温度水浴一段时间后,退出萃取头,插入GC进样口解吸后,进行GC.MS分析。萃取头每次使用前,均在250oCGC进样口解吸10min,以避免萃取头中可能残留的化合物的干扰。(3)SE提取用滤纸包裹20.0g蛇莓粉末,置于索氏提取器中,从顶部加入乙醚200mL,在60℃冷凝回流提取12h,所得提取液35qC真空旋干,得到浸膏0.35g,加人2mL二氯甲烷溶解,过0.22m滤头后

6、,取1进行GC—MS分析。(4)SD提取取40.0g蛇莓粉末置于1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0mL蒸馏2O143_26收稿;2O14_05-23接受E—mail:jwxu@ciac.ac.cn第11期王晨旭等:多种提取方法分析蛇莓挥发性组分1711水,安装挥发油提取装置,蒸馏提取6h。得到淡黄色挥发油0.2mL,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加入2mL二氯甲烷,取1L进行GC.MS分析。(5)UAE提取取20.0g蛇莓粉末置于250mL平底烧瓶中,加入20OmL二氯甲烷,40kHz超声1h。过滤,滤液35℃真空旋干,得到浸膏0.33g,加入2mL二氯甲烷溶解,过0.22btm滤头后,取1进行

7、GC—MS分析。2.3色谱-质谱条件(1)色谱DB一5色谱柱(30.0inx0.25mmx0.25p.m);升温程序:初始温度50cc,以4~C/min升至250℃,保持10min;进样口温度:2500C;载气:高纯氦,纯度>99.999%;流速:1.0mL/min。HS—SPME采用不分流进样;SE,SD与UAE采用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20。(2)质谱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oC;接口温度:280℃;检测器电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