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

ID:52109173

大小:352.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0-03-31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讲语言习得理论(一)主要内容语言习得的定义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一、语言习得的定义习得: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大量接触语言在交际中掌握语言,没有人专门教他,也没有人刻意地纠正他的错误,不注重语言形式而注重意义,语言规律的掌握是无意识的,习得过程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我们常说第一语言习得,儿童母语的习得。学习:指在学校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它注重语言形式,过程由自觉到不自觉,我们常说第二语言学习。学习与习得的区别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第二语言学习者开始时,学习的成分多一些,以后习得的成分逐渐加大。比较理想的方

2、式是把二者结合起来。习得高级中级学习初级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一)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二)理论解释(一)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大体上分5个阶段喃语阶段:又叫语前阶段,6个月到1岁,牙牙学语,模仿大人的话,能听懂一些词和句子,能用特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义。单词句阶段:1岁至1岁半,真正学话,一个词、单词话语。双词句阶段:1岁半,两个词语在一起(一为轴心词,一为开放词)。电报句阶段:2岁半左右,实词句阶段,只用实词,不用虚词。逐渐开始使用代词、介词、连词、动词词尾、助动词等。成人句阶段:3岁半至5岁,初级阶段基本完成。能意识到有一个

3、规则体系,并能重复使用。开始了解并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二)理论解释——语言习得理论有不同的理论和假说,争论的焦点是:儿童快速并高质量地习得母语,是先天的能力还是后天的语言环境在发挥决定性的作用。1、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论)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这是一种行为主义的理论。(1)理论内容:1)华生的主要观点:心理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体的行为,而不是意识。研究动物行为的结果,可以用来解释人的行为。人类一切行为的构成要素都只是反应,或多种反应的组合。反应多数是在环境中由刺激—反应的联结形成的。2)斯金纳指出:人类语言行为只是刺激和反

4、应。看见、听见和感觉到的东西是刺激,说出的话是反应。3)刺激—反应的哲学基础是洛克的白板论,强调后天经验的重要性。认为语言也是一种行为,学会某种语言就是在后天环境中养成某种习惯,儿童的语言能力来自一系列的刺激(成人语言)他们通过模仿做出反应,如果反应正确就会得到强化,一定的刺激和相应的反应多次重复就成为习惯从而学会语言。(2)评价“刺激-反应论”虽然受到很多批评,但并非一无是处,有很多合理得成分。它所说的儿童学习语言的模仿、强化,都是有道理的。要掌握语言也的确必须养成一定的习惯。总的说来,刺激-反应论可以解释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某些现象。但用这种理论不能全部解释儿

5、童母语的习得过程。1)刺激—反应论积极意义:儿童最先学会接触最多的那种语言(假定他处于多语环境)。儿童常因观察、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话语而获得快乐。模仿确实是儿童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词语与反复出现的语境之间的联系确实能使儿童理解语义。儿童最初习得的词语很可能就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建立的。在语言教育中,巧妙地使用示范、练习与评价(强化)等方法,对儿童达到语言目标有积极的意义。家庭和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水平(缺乏语言交际环境的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要比正常儿童推迟一年多)。2)刺激—反应论的不足:言语行为十分复杂,既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部因素,也很多

6、难于观察、测量心理因素,不同于一般的动物行为,不能只用“刺激-反应”来解释。外因论的理论根据不充分,他们只承认言语行为,不承认有复杂的符号系统的存在,把言语混同于语言。他们看不到语言有复杂的内部结构体系,言语行为受规则支配,而是把言语行为简单地等同于其他行为,甚至认为与动物的行为毫无差别,将动物在实验室中的刺激-强化-反应的实验结果简单地推广到儿童的语言学习,强调刺激与反应在直接情境中的固定的、机械的联系,否定了人的语言潜能和言语行为的特殊性,否定大脑加工外部信息的能动性,把主体当作被动消极的语言训练对象,这不符合儿童习得语言的基本事实,因而不能解释实际存在的许多

7、问题。语言中的句子是近乎无穷的,儿童不可能也没必要通过模仿强化去学会每个句子,然后再使用。不能解释儿童言语行为中的创造性,只有掌握话语的规则体系才能创造性的运用。人们能说出无限多的包括从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的能力。儿童刚开始说话时就基本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会创造出新的词组、句型和符合特定情境的恰当的表达方式。不能解释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存在以及过了关键期后,学习和强化效果急剧下降的事实。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得到的强化是有限的,并往往是在意义方面得到强化,那么儿童是如何习得语法规则的?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他的反应不一定都能得到强化,而且成人所关注并给予强化的往往是句子的

8、内容(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