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虫简介及其红色素的提取.ppt

胭脂虫简介及其红色素的提取.ppt

ID:52136311

大小:2.32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4-01

胭脂虫简介及其红色素的提取.ppt_第1页
胭脂虫简介及其红色素的提取.ppt_第2页
胭脂虫简介及其红色素的提取.ppt_第3页
胭脂虫简介及其红色素的提取.ppt_第4页
胭脂虫简介及其红色素的提取.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胭脂虫简介及其红色素的提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汇报人:XXXXXXX学号:XXXXXXXXX班级:XXXXXXXXX胭脂虫简介及其红色素的提取昆虫前言课程PPT2主要内容生物学、生态学特征胭脂虫培育展望胭脂虫红色素加工胭脂虫和胭脂红胭脂虫和胭脂红胭脂虫:是一类体内含有丰富红色素的介壳虫的总称,属同翅目Homoptera蚧总科Coccidea胭蚧科Dactylopiidae胭蚧属Dactylopius.主要寄主植物为仙人掌,全世界定名的共有9种,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加那利群岛,南非、秘鲁、墨西哥、智利等国。培育与利用起源于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有数

2、百年的历史。胭脂红:胭脂虫体内含有丰富的昆虫红色素,称为胭脂红。胭脂红为蔥醌类色素,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染料、药品等多种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主要成分是胭脂虫红酸,是蔥醌类中一种含蛋白质的糖苷,外观呈现红色至暗红色的粉末状颗粒或块状、糊状固体及膏体。胭脂虫和胭脂红生物学、生态学特征胭脂虫雌虫为不完全变态,经卵、1龄若虫、2龄若虫、雌成虫等虫态;雄虫为全变态昆虫,要经历卵、1龄幼虫、2龄幼虫、前蛹、蛹、雄成虫。前蛹和蛹:2龄雄幼虫用蜡丝形成以圆柱形茧,外端有开口,约3.0mm长。2龄幼虫在

3、茧内经蜕皮后发育成为前蛹,头、胸、腹开始分化。经再一次蜕皮后即形成蛹,在蛹期身体分节更加明显,足、触角、翅基本形成。剥开茧后,蛹呈红褐色。生物学、生态学特征1龄若虫:体形为卵形,暗红色,约1.0mm长,0.5mm宽,足发达;新孵化的若虫,通过一段时间爬行寻找适宜部位固定的过程称为涌散;在仙人掌上寻找到适宜的部位,将口器刺入寄主植物上生活,不在移动,称为固定;2龄若虫:比1龄稍大,约1.1mm长,0.6mm宽,蜡丝完全脱落,刚蜕皮为鲜红色,以后颜色变淡,并逐渐出现白色蜡粉。生物学、生态学特征雄成虫

4、:虫体暗红色,3.0~3.5mm长,1.3~1.5mm宽。触角发育良好,丝状。头胸间有一短颈。具有一段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部有两条白色的尾丝,约与身体等长。羽化后即寻找雌虫进行交配,飞行能力强,交配后约1天即死亡;雌成虫:卵形或球形,体密被白色棉状蜡丝,多个虫的蜡丝常融合在一起,形成棉球状,去腊后,虫体呈紫红状。交配后身体迅速增大,进行产卵。卵浅红色,卵形,表面光滑。多的可以产500粒,少的只有100粒;生物学、生态学特征温度、湿度和光照三个气候因子中温度对胭脂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温度:

5、胭脂虫原分布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要求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0℃以上;湿度:对湿度的要求不高,一般生长在较干旱的地区,降雨量大对胭脂虫种群增殖不利;光照:光照对胭脂虫的影响不显著,可能只影响在寄主植物仙人掌上的分布,有避光习性,一般在仙人掌的阴面分布。生物学、生态学特征胭脂虫的培育胭脂虫的养殖技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野外培养,在干旱少雨的适于胭脂虫生长的地区,直接在仙人掌上放养胭脂虫,胭脂虫发育成熟后采收,如秘鲁、加那利群岛和南非的干旱地区。优点:省时省工;缺点: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

6、大。大风大雨会造成种群大量死亡,影响产量。另外一种方法是室内培养。将寄主植物采下,用钩子和线穿挂成排,集中放养胭脂虫。优点: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不受环境中大风暴雨的影响,容易控制环境因子,产量较高;缺点:成本相对较高。胭脂虫的培育胭脂虫的培育技术分为放虫、管理和采收三个环节放虫:用纸袋装入发育成熟的胭脂虫50-100头,将纸袋挂在仙人掌上。一般一片仙人掌上可以放养1000~1500头胭脂虫幼虫,观察掌片上胭脂虫的数量,适时转移虫袋到其他未放虫的仙人掌上。在寄主植物上均匀地放养胭脂虫是活得高产的

7、主要环节,室内放养较容易控制,室外放养由于胭脂虫有避光习性,所以野外放养胭脂虫基地最好能够有其他植物配置。胭脂虫的培育管理:一般不需要特殊的管理,主要是对仙人掌进行适当的抚育管理,使仙人掌能够提供胭脂虫的营养需求,完成生活史。对天敌的控制可以采用野外培育与室内培育交替生产,也可以采用轮换野外生产基地等方法,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天敌采用低残留的农药控制天敌。胭脂虫的培育采收:在胭脂虫发育成熟前,未产卵前,用毛刷将胭脂虫从仙人掌上刷下,或采用压缩气体喷气器械将胭脂虫吹入容器内,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在太

8、阳下暴晒几小时。胭脂虫死亡后,将其在地上摊晒,晒干后收藏,保存,或在60℃下干燥2天后保存。胭脂虫的培育胭脂虫红色素加工胭脂虫红色素主要从胭脂虫干体中提取,胭脂虫体内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色素、蜡质、灰分等物质。胭脂虫红色素提取及分离、精制技术主要包括原料的预处理、溶剂萃取、分离除杂、色素提取液浓缩及干燥等工艺流程。原料预处理:称取适量胭脂虫自然风干虫体原料,置于加热恒温回流-冷凝装置内,以适当的固液比(m:V)加入相关的有机试剂,保持微沸状态一段时间后,用滤布趁热迅速保温过滤。滤后的剩余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