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方法研究.pdf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方法研究.pdf

ID:52136383

大小:235.0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3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方法研究.pdf_第1页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方法研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方法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第5期l/SichanBIi。lJd迂材Mdteri倪ls·25·第37卷总第163期2Ol1年lO月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方法研究刘顺利,赵智飞(河南省第五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前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没有统耐久性能而区别于普通混凝土。而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往一的指标和方法,创建一个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综合评往是受环境中的水、气体以及侵蚀性介质的侵入而使其劣价指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做了部化的。产生这种劣化作用需要内外两个因素,内部因素是分研究,探讨关

2、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指标的评定问题。混凝土的成份和结构,外部因素是环境中侵蚀性介质和水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耐久性;氯离子的存在。必要条件是外部侵蚀性介质和水能够逐步渗透到中图分类号:TU502文献标识码:B混凝土内部。文章编号:1672—4011(2011)05—0o25一O2我认为,渗透性是混凝土耐久性的最重要标志,是混凝土耐久的第一道防线,只有提高?昆凝土的抗渗性,做到0前言“百毒不侵”,混凝土才能达到真正的耐久。只有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渗透机理,才能对在近年来,土木工程界对高性能混凝土耐

3、久性问题十分关注,然而,目前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没有统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评定和剩余寿命预测,而且一的指标和方法,对其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抗钢筋锈还可以用来对新建项目进行耐久性预测,对提高工程的设蚀性、抗碳化性、抗碱一集料反应性、抗磨耗性、抗火性计水平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等等的试验和评价,基本上仍沿用对普通混凝土的试验和2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检测方法。但是,由于低水灰比、以及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的掺人,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的性能普通混凝土的抗渗性是评价其耐久性的重要指标,并相比

4、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因此,普通混凝土的一些试验和用达西定律测得的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表示其抗渗性的大检测方法已不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更元法将耐久性指标小,因为混凝土的腐蚀是由于外部侵蚀性介质与水逐渐侵融人到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中。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入混凝土的内部造成的。但研究发现,有很高抗渗性的高题是,创建一个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综合评价指标,该性能混凝土虽然在高水压下渗水高度很小,某些侵蚀性的指标能够将各种环境因素影响效应集于一身,将其作为指离子却能在其中扩散。亦即溶于水的腐蚀性介质在普通混导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统一

5、标准,便可以消除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传输行为是不同的。因高性能混混凝土耐久性参数众多,各参数之问相关性难于把握的客凝土的抗渗性好,所以用侵蚀介质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扩散观制约,为实现完全规范化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奠定系数的大小来评价高性能}昆凝土耐久性的高低,进一步评坚实的基础。价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合理的。根据ASTMC1202-1994标准,通过测定混凝土6h总导电量,判断cl一的渗透1影晌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性,并列出与之相应的混凝土类型,以设计出高性能混凝混凝土较常见的破坏因素有:①冻融循环作用;②钢土见表1。筋锈蚀

6、作用;③碳酸盐化的作用;④淡水融蚀作用;⑤盐表1ASTMC1202-1994标准类侵蚀作用;⑥碱一集料反应;⑦酸碱腐蚀作用;⑧冲击、6h总导电量CL的相应类型的混凝土磨损等机械破坏作用等。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抵抗这些破坏(库伦)渗透性因素的破坏力,是解决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关键。随着混>4000高水灰比>0.6的普通凝土2Ooo~4000中rI1等水灰比0.5~0.6的混凝土凝土技术的进步,混凝土制备的可变因素越来越多。各种1Ooo~2Ooo低低水灰比的混凝土矿物细掺料和高性能减水剂作为基本材料组分,更增加了l0o~1000非常低

7、低水灰比掺5—10%硅粉的混凝土t昆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尽管影响因素很多,但<1OO可忽略不计聚合物混凝土掺10~15%硅粉的混凝土归根结底,这些因素影响着混凝土的两个重要的基本特性,即渗透性和强度。在我国,混凝土的渗透性试验方法采用透水法,包括渗透性能对耐久性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内部三种形式:抗渗标号、渗透系数法及渗水高度法。对于高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结构性能混凝土,这三种方法均不适用,因为高性能混凝土基特征;外部因素是指混凝土所处的使用环境。通过提高混本上不透水(抗渗标号常常达到$

8、40以上),故应该用其它方凝土的抗渗性能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从内、外两法来研究和评价高性能混凝土的渗透性。对于HPC,国际上个因素人手。内部因素可以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以及适采用ASTMC1202—1994的直流电量法以及氯离子扩散系数当的制作工艺来实现。外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提高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