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旬岛弧带典型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对比及其找矿意义.pdf

云南中旬岛弧带典型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对比及其找矿意义.pdf

ID:52170808

大小:596.2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3

云南中旬岛弧带典型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对比及其找矿意义.pdf_第1页
云南中旬岛弧带典型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对比及其找矿意义.pdf_第2页
云南中旬岛弧带典型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对比及其找矿意义.pdf_第3页
云南中旬岛弧带典型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对比及其找矿意义.pdf_第4页
云南中旬岛弧带典型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对比及其找矿意义.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中旬岛弧带典型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对比及其找矿意义.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卷第5期矿产勘查Vo1.2No.52011年9月MINERALEXPLORATIONSeptember,2011云南中旬岛弧带典型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对比及其找矿意义姜永果,吴静,李峰,崔银亮,张亚辉‘(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2.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昆明650051)摘要中甸岛弧带是斑岩型铜矿的矿集区,区内的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强烈,蚀变分带明显,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文章对分别位于中甸岛弧东、西部成矿带的春都和普朗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个斑岩铜矿

2、床的围岩蚀变类型主要表现形式以及蚀变分带模式基本相同,研究还得出中甸岛弧带斑岩铜矿床钾硅化带以及绢英岩化带的蚀变强度及其规模共同决定斑岩铜矿床的规模。中甸岛弧带斑岩铜矿床中,青磐岩化玢岩为找矿的间接标志,绢英岩化或钾硅化斑岩(玢岩)为找矿的直接标志。关键词围岩蚀变斑岩铜矿中甸岛弧带云南中图分类号:P618.41;P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01(2011)05—0468—07斑岩型铜矿有其独特的蚀变和分带,由于蚀变●Cu日义敦岛弧带围岩常比矿体大,并较易寻找和圈定,且斑岩铜矿的一定蚀变组合与矿化类型有

3、密切的关系,故围岩蚀变是一种直接的找矿标志。中甸岛弧带是斑岩型铜矿的矿集区,区内的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强烈,蚀变分带明显,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本文主要选取分别位于中甸岛弧东、西部成矿带的普朗和春都斑岩铜矿床,对2个矿床的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进』≮龟,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它们的异同点,为进一步了解区内斑岩铜矿围岩蚀变与矿化的关系,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同时,对其他地区寻找斑岩型铜矿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一蓝{f闪长琦岩、J0l石英闪长玢岩1区域地质背景I,I石英二长斑岩l0}二长花岗斑岩{●}、义敦一中甸岛弧带位于欧亚

4、和印度两大板块的;~t~Iol夕卡岩型铜矿裂1一-4\、、1l斑岩型铜矿交接部位,处于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夹持

5、j‘I、、I断裂于甘孜一理塘缝合带和中咱地块及金沙江缝合带之图1中甸岛弧带矿床分布图’间(图1)。义敦一中甸岛弧带是特提斯构造域内扬1一玉龙铜矿;2一马拉松多铜矿;3一多霞松多铜矿;4一马牧普子地台西缘的甘孜一理塘洋盆在三叠纪时期向西侧铜矿;5一烂泥塘铜矿;6一雪鸡坪铜矿;7一春都铜矿;8一红山铜的中咱地块俯冲形成的火山岛弧带。其中,位于义矿;9一郎都铜矿;10一普朗铜矿;11一北衙金矿铜矿;l2一马

6、厂敦岛弧南段的中甸弧为低角度俯冲的压性岛弧,产箐铜钼金矿铜矿;13一哈播金矿铜矿;14一长安金矿【收稿日期]2olo一09—28.[基金项目】校企横向合作项目(编号:619320090071)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姜永果,男,1983年生,2011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第2卷第5期姜永果等:云南中甸岛弧带典型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对比及其找矿意义z日2Ⅱ工口。l口s_6圈I8囤910图2普朗矿区地质简图图3春都矿区地质简图(据范玉华等⋯)(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

7、勘察设计研究院,2010)1一第四系堆积物;2一图姆沟组二段;3一图姆沟组一段;4一石l一图姆沟组二段二层;2一图姆沟组二段三层;3一闪长玢岩;英闪长玢岩;5~石英二长斑岩;6一花岗闪长斑岩;7一二长闪长4一花岗闪长斑岩;5一铜矿体;6一铜矿化点;7一地质界线;玢岩;8一铜矿体;9一断层及其编号;lO一地质界线8一断层及编号;9一勘探线及编号;l0一河流出与压性构造背景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区内分错了早期断裂及褶皱,区内褶皱多被断层破坏而不布有普朗、雪鸡坪、春都、烂泥塘等著名的斑岩铜矿完整。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印支期中性一中

8、酸性浅成床(图2、3)。斑(玢)岩,分布于格咱河断裂东、西两侧,均属于与该区主要出露上古生界和三叠系。上古生界中中基性火山岩有成因联系的偏中性一中酸性斑泥盆统至下二叠统基本属于地台型浅海相碳酸盐建(玢)岩。单个岩体规模较小,主要呈不规则小岩造与砂泥质建造;上二叠统为一套半深海相的复理株、岩枝、岩墙及顺层侵入体产出。各岩体多呈北石建造、含放射虫硅质建造以及与之伴生的具枕状西一南东向展布,大体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构造的基性火山岩建造。下、中三叠统出露有限(图1)。(茨岗组、尼汝组),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及少该区域主要经

9、历了以下4个重要演化阶段:中量基性火山岩;上三叠统发育极好(曲嘎寺组、图姆三叠世一晚三叠世,甘孜一理塘小洋盆停止扩张并沟组、拉纳山组、喇嘛哑组),出露广泛,为一套具轻开始向西俯冲消减,在格咱形成成熟岛弧,发育了中微变质的复理石建造,中下部含较多的基性一中酸基性火山一沉积岩系、中酸性火山一沉积岩系;晚三性火山岩,厚逾万米,总的表现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