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东川播卡金矿构造控矿规律.pdf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构造控矿规律.pdf

ID:52170819

大小:1.19 M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3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构造控矿规律.pdf_第1页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构造控矿规律.pdf_第2页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构造控矿规律.pdf_第3页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构造控矿规律.pdf_第4页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构造控矿规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构造控矿规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43--247,2013地质学刊第37卷第2期doi:10,3969/j.issn.1674-3636.2013.02.243云南东川播卡金矿构造控矿规律鞠昌荣1’2(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3;2.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江苏南京210007)摘要:播卡金矿位于云南东川,大地构造位置隶属康滇地轴中段东缘次级隆起——东川块状隆起,其东、南、西三面均为深大断裂所围限。在这个隆起带的内部分布着中元古界昆阳群巨厚的浅变质岩系,外围覆盖着震旦系及中生界、古生界。矿区构造环境隶属扬子古大陆边缘裂谷

2、——昆阳裂谷带,带内褶皱、断裂极其发育,构造对金、铜等矿床的形成、保存以及破坏有着重要意义。小江断裂为矿区的主干断裂,控制着播卡矿田、矿床的分布格局。形成于晋宁期的F,、F4断裂与小江深大断裂平行,组成了脆韧性剪切带,为区内导矿、容矿构造。F,。一F:.等近东西向断裂形成于喜山期,为成矿后构造,对矿体有破坏作用。关键词:金矿;控矿构造;破碎带;云南东川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2013)02—0243—050引言播卡金矿构造演化经历了太古代一早元古代期间南北向康滇地轴结晶基底形

3、成阶段,后续的中元古代昆阳裂谷至晋宁期闭合而形成褶皱基底阶段,即在距今18亿年前后的“东川”运动开始时发育陆内或陆间裂谷盆地,在近南北向的昆阳裂谷盆地的次级近东西向东川马蹄形断陷盆地的东部沉积了昆阳群(薛步高,2005)(图1);海西晚期一印支期攀西裂谷发育阶段,形成了蛾眉山火成岩,同时伴生多金属矿床;进入燕山一喜山期造山阶段,首先经历了侏罗纪和白垩纪的陆内俯冲和推覆构造作用;古近纪早期,印度陆块向欧亚陆块俯冲,在扬子地块边缘形成左行走滑为主的断裂带,如红河断裂带等,播卡金矿便是位于扬子地块西缘邻近三江褶皱带的金矿床(程

4、辉明,2005;龚琳等,1994;吴富强等,2009)。1矿区地质特征播卡矿区出露地层是中元古界昆阳群,为望厂组、平顶山组、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大营盘组、小溜口组及麻地组,主要为浅变质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正常碎屑一碳酸盐岩沉积,地层普遍含碳,为金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胡一多等,2010;吴富强等,2010)。矿体主要赋存于因民组(Pt:Kn:Y),部分赋存于落雪组(Pt:‰:Z)、黑山组(Pt2Kn:h),岩性主要为各种蚀变构造角砾岩、含碳钙质粉砂岩、含碳粉砂质板岩、含碳板岩及蚀变中基性岩。含矿岩石特点有:(1)破碎(

5、发育在构造破碎带中);(2)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3)顶底板为黑色碳质板岩;(4)分布在F,一F。断层破碎带之间。矿(化)体并非局限于某一地层层位,但金矿化对容矿岩石岩性有较强的选择性,赋矿岩石以断层泥、断层角砾岩、杂砂岩为主,矿体顶、底板为黑色碳质板岩,起到遮挡层作用(李志伟等,2003)。2矿区构造主褶皱拖布卡复式倒转背斜,位于小江断裂与金沙江(老杉木箐)断裂之间,呈330。一3500方向展布于播卡一拖布卡一带,在矿区内长8km、宽6km。背斜核部地层为平顶山组(Pt:Kn。P),两翼为因民组(Pt2Kn2Y

6、)、落雪组(Pt2‰22)、黑山组(Pt2Kn2h)、大营盘组(Pt:Kn。d),两翼近对称,轴面倾向东,轴线不连续。两翼地层产状变化大,轴线两侧分别形成大收稿日期:2012—04—23;修回日期:2012—05—22;编辑:蒋艳作者简介:鞠昌荣(】973一),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属矿床成矿预测研究,E—mail:kkjer@126.eom地质学刊2013年6月图1播卡金矿区域构造简图(据薛步高,2005修改)回1团2团3团4囡5田6田7团8田9因10困11囚12回13回14囚15回161一麻地组;2一

7、小溜口组;3一大营盘组;4咽民组;5-平顶山组;6-洒海沟组;7-因民组复杂角砾岩;8-辉长岩;9一洛因背斜破碎带;10一向斜;1l·倒转背斜;12一金矿段(x—M:新山一马家沟,Q:七角地,J:蒋家湾,L:凉水棚,x:小水井);13—39-3金重砂异常;14—40-I毛家冲辰砂异常;15一杉木箐角砾岩简;16-地名致同向的次级复式背、向斜褶皱群。矿区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脆韧性剪切断裂带和近东西向平移断层2组。近南北向的脆韧性剪切带(F,一F4)主要形成于晋宁期,近东西向的平移断裂组(F,。一F:,)属喜山期,2组断裂纵横

8、交错,形成了区内的构造格局(吴富强等,2010)(图2)。2.1小江断裂小江断裂为矿区内的主干断裂(图1),形成于晋宁期。断裂构造具多次活动特点。该断裂位于矿区东缘,是区域性的大断裂中的一段,断裂东盘为古生界(Pz),西盘为中元古界昆阳群(P【:‰),沿断裂发育了规模宏大的破碎带、糜棱岩带等,为矿区的主干断裂,控制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