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ID:52210461

大小: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5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1页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2页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3页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4页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体外反搏治疗。治疗结朿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心电图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4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1X0.05);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率为72.73%,对照组则为5

2、2.27%,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o结论: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体外反搏;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73-01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病变不稳定,从而引发血管破裂而出血造成冠状动脉痉挛,使得局部的心肌供血短缺,加重了患者的临床缺血性胸痛的发生,严重患者可能恶化为心肌梗死[1]。目前,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已被肯定,其作为一种无创性机械疗法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更高。本篇文章将针

3、对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口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依据屮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范围在52岁〜82岁,平均年龄(68.98±5.3)岁,病程范围在10个月〜6年,患者中属于劳累型心绞痛的有36例,属于自发型心绞痛的有32例,混合型心绞痛的有20例;同时

4、有38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32例患者合并高血脂,有14例患者合并有2型糖尿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1.2排除标准①在12周之内发生急性心肌樓死的患者;②有冠状动脉痿或冠状动脉瘤的患者;③有显著性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或是主动脉夹层者*;④有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肌病并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⑤有下肢发生感染、静脉炎及发生严重静脉曲张者;⑥有出血性疾病或有明确的出血倾向者;⑦治疗前收缩压超过180mniIIg或是舒张压超过llOmmllg者。1・3治疗方法対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其主耍方法[2]为:给予患者

5、使用硝酸盐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酚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索以及他汀类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体外反搏进行治疗,其主要方法为:将反搏气囊的压力控制在0.35~0.45kg/m2,每口进行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45分钟,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1・4疗效判定心绞痛疗效评定⑶:将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的划定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在50%~80%以及硝酸甘油耗量减少在50%~80%视为有效;将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减少及硝酸甘油耗量减少低于50%的视为无效。心电图疗效

6、评定标准:将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至正常的视为显效;心电图缺血性下降的ST段回升1.0mm以上但并未恢复至正常范围的,或者T波变为直立或导联的倒置T波变浅在50%以上的视为有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的则为无效。1・5统计学处理文屮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体内的血栓多为非闭塞性,或者在血栓闭塞后在短时间内再次通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动脉完全闭塞的只有15%左右。白色血栓为其主要成分,其属于不稳定斑块,而斑块发生破裂则是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基木因素。而

7、体外反搏则是通过机械方法以动脉式震荡为基础,加快患者血流速度,对血小板的凝聚起到抑制作用,增加了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从而使得血液能够更顺畅的通过心脏微循环血管。大量证据表明,在心肌供血中冠状动脉微循环的作用非常重要。其治病机制为: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有效的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使主动脉收缩压下降,从而降低左心室的排血阻力,减少了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的凝聚[4]。很多临床试验表明,体外反搏能够有效的提高血流切应力,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内壁,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在形态与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的良性变化,从而修复了血管

8、内皮细胞功能并通过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起到了治疗作用。4总结体外反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无创技术,在临床上为广大临床医生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