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菌种制种技术.doc

液体菌种制种技术.doc

ID:52215187

大小:7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液体菌种制种技术.doc_第1页
液体菌种制种技术.doc_第2页
液体菌种制种技术.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液体菌种制种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毕业论文液体菌种制种技术专业:食品加工技术班级:083001学生姓名:李孟珠指导老师:韩文清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二0—0年四月论文对茶树菇深层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对碳源、无机盐浓度的单因索试验,确定了茶树菇摇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无机盐KH2PO4和MgS04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和0.05%,同时加入两者的效果优于单加。选择玉米粉,酵母粉、KH2PO4和MgS04作5(3°)正交试验、测定不同碳源,无机盐浓度组合对茶树

2、菇菌丝体干重及胞外粗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某表明,最优的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酵母粉0.3%,KH2P040.2%,MgS040.05%,并得到回归方程,预测出最佳培养基组合在理论上能达到的菌丝体千重和胞外多糖产量,其值分别为907.89mg/100mL和547.6mg/100mL。试验屮还发现随着碳源浓度的升高,菌丝体千重和胞外多糖产量都呈下降趋势,表明高浓度的碳源对茶树菇深层发酵有抑制作用。茶树菇菌丝体千重和胞外多糖产量呈正相关,相关性较高(R=0.97)o这就表明茶树菇胞外多糖的生产与菌丝体生长是有密切关系

3、的。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茶树菇摇瓶发酵的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是25°C,三角瓶装液量是60mL/250mL,摇瓶转速是150r/min,接种量是15%,起始pH自然,培养5do在上述条件下可知100mL发酵液可获得菌丝体干重931mg胞外多糖558mgo关键词:液体菌种;茶树菇;深层发酵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2.2.5.6摇瓶发酵周期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错误!未定义书

4、签。弓

5、言错误!1液怎菌种简介错误!1.1定义错误!1.2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优缺点错误!1.2.1优点错误!1.2.2缺点错误!1.3液体菌种具有固体菌种不能比拟的特点和优势…错误!1.4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错误!1.5液体菌种生产流程错误!2茶树菇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错误!2.1培养基配制错误!2.1.1培养方法错误!15=12・2摇瓶培养基的优化错误!2.2.1碳源对茶树菇菌丝体干重及胞外粗多糖产量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2.2.2无机盐浓度对茶树菇菌丝体干重及胞外粗多糖产量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2.2.

6、3正交试验优化培弄基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2.2.4回归方程的建立错误!未定义书签。2.2.5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2.2.5.1温度对茶树菇菌丝体干重及胞外粗多糖产量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2.2.5.2摇瓶装液量对茶树菇菌丝体重及胞外多糖产量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2.2.5.3摇瓶转速对茶树菇菌丝体干重及胞外粗多糖产量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2.2.5.4接种量对茶树菇菌丝体干重及胞外粗多糖产量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2.2.5.5培养基初始pH值对茶树菇菌纟幺体干重及胞外粗多糖产量的影响.

7、误!未定义书签。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