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效果影响因素分析.pdf

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效果影响因素分析.pdf

ID:52218486

大小:135.7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5

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效果影响因素分析.pdf_第1页
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效果影响因素分析.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效果影响因素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总第128期doi:10.3969/j.issn.1005—2798.2010.06.015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范维国,李敏哲,代敬龙。(1.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甘肃兰州730080;2.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辽宁大连116023;3.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41)摘要:旋流微泡浮选柱在选煤厂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满足设备大型化和高浓度选煤适应化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文章对各浓度下捕收剂、起泡剂和循环泵压力三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综合研究,得出了特定浓度下浮选精煤灰分和产率与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指导

2、。关键词:旋流微泡浮选柱;起泡剂;捕收剂;矿浆压力;灰分中图分类号:TD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98(2010)06.0038-02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机械化采矿程度的loo提高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所开采的煤炭日趋“贫、9080细、杂”化,从而使需要分选和分级的细粒物料越来越多。回收细粒煤最主要、最成熟的方法是浮选法。袭蜂3O旋流微泡浮选柱由于具有适应性强、选择性好、分选2OlO下限低、设备运行稳定、运行维护与检修费用小等优OO1O2O3O4O点,从各类浮选设备中脱颖而出。但浮选柱目前在精煤灰分满足设备大型化和高浓度选煤适应化方面还存在很图1精煤灰分

3、与精煤产率曲线多不足,所以必须对影响浮选柱分选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对此,本文对各浓度下捕收剂、起泡剂和循2试验设备环泵压力三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综合研究。试验用模型机在借鉴旋流微泡浮选柱结构的基1人料性质础上设计。为保证旋流作用,旋流段设计成直径为100mill圆柱形,旋流段高度为200mm。旋流段及试验选用1/3焦煤,湿筛结果,见表1。以上设计成边长为100mm的正方形。模型机的捕表1煤泥筛分集区设计成三节,每节高300mm,保证模型机捕集区有900mm的可调高度。柱总高度设计为mm蕴0.5~0.25000002000mm,见图2。0.25~0.1252.41.27lO

4、.2l1.2710.21I一JI0.125~0.074201O.5614.48l】.8314.020.074~0.0454021.1217.7932.9516.44./。<0.04512767.0536.341o029.78总计189.410029.78方-。菪形●N从表1可以看出,煤样的主导粒级为<0.045mm,含量为67.05%,灰分为36.34%。细粒级物料含量高,灰分大,对浮选不利。/_’\对该煤样做分步释放试验,得出精煤产率与灰七=●日、分曲线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当灰分为10.0%时,精煤产率达到60%,此时的值为77.3l%,说图2FCMC型浮选柱模型

5、机结构明煤样可浮性较好。收稿日期:2010-03-09作者简介i范维国(1963一),男,山东泰安人,高级工程师,从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38范维国等: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第l9卷第6期关系,且起泡剂是显著性因素,以因素代码具体表示3试验研究如公式(1);浮选精煤产率与各因素的线性模型中影响浮选柱分选效果的因素众多,在一次实验则没有显著性因素,以因素代码具体表示如公式中不可能全面研究,本试验选取捕收剂、起泡剂、循(2)。环泵压力三因素进行不同浓度下的正交试验研究,精煤灰分=6.79+0.057A+0.77B+0.08C为今后浮选柱的全面、系统研究打下基础。为

6、保证(1)给料均匀,试验采用给料泵给料,人料流量固定在精煤产率=44.32+2.98A+5.46B一2.80C1.5L/min。试验选用轻柴油为捕收剂、仲辛醇为(2)起泡剂,循环量及充气量直接通过循环泵的压力调对100g/L浓度下,进行药剂、压力正交试验分节。取样在浮选柱稳定10min后进行,每次采样时析,可得出:浮选精煤灰分与各因素符合线性关系,间不少于3min。试验借助美国State—Ease公司开且这个模型是不显著的,没有显著性影响因素,以因发的Design—Expertsoftware设计软件三因素三水素代码具体表示如公式(3);浮选精煤产率与各因平的正交试验分

7、析。药剂、压力试验设计基本信息素的线性模型中也没有显著性因素,以因素代码具表,见表2体表示如公式(4)。表2药剂、压力试验设计基本信息精煤灰分=8.07+0.21A+0.30B一0.013C(3)精煤产率=46.01+2.34A+4.14B一0.03C(4)对120g/L浓度下,进行药剂、压力正交试验分析,可得出:浮选精煤灰分与各因素符合2FI模型,试验对80g/L、100g/L、120g/L三个浓度下煤且没有显著性影响因素,以因素代码具体表示如公样分别按照表2因素数值进行了正交试验。通过对式(5);浮选精煤产率与各因素的2FI模型中也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