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097-2013 淮北地区旱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DB34∕T 1097-2013 淮北地区旱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ID:52248075

大小:363.7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5

DB34∕T 1097-2013 淮北地区旱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 1097-2013 淮北地区旱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 1097-2013 淮北地区旱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 1097-2013 淮北地区旱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 1097-2013 淮北地区旱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1097-2013 淮北地区旱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097—2013代替DB/T1097-2009淮北地区旱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TheSuperHigh-YieldingCultivationTechnicalRegulationsofWheatThatRotatedWithOtherUplandCropsinHuaibeiArea2013-09-28发布2013-10-2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097—2013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4/T1097-

2、2009淮北地区旱作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差别在于:22——产量指标较前一版本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由600kg/667m增加到650kg/667m;——在主要生育期的群体指标、土壤肥力条件、施肥水平、品种使用等方面也均较前一版本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太和县科技局、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承富、曹军、乔玉强、杜世州、赵竹、李玮、高波、王丽、杨艳洲、童敏、曹文晖、蔡军、张向前、夏云祥、李新耀。IDB34/T1

3、097—2013淮北地区旱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产量、群体指标、土壤条件及品种要求、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安徽淮北旱作区中高肥水地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

4、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T17420微量元素叶面肥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产量3.1产量水平2≥650kg/667m。3.2产量结构2穗数48万~52万/667m,每穗粒数34粒~36粒,千粒重42g~45g。4群体指标4.1苗期2基本苗13万~16万/667m。4.2越冬期1DB34/T1097—20132主茎叶龄7.0~7.5,茎蘖数85万~95万/667m,单株分蘖4.0个~5.0个,次生根8条~102条,叶面积系数1.5~2.0,干物重180kg~220kg/

5、667m。4.3返青期22茎蘖数95万~105万/667m,叶面积系数2.5~3.0,干物重350kg~400kg/667m。4.4拔节期22茎蘖数110万~120万/667m,叶面积系数4.0~5.0,干物重500kg~600kg/667m。4.5孕穗期22茎蘖数55万~65万/667m,叶面积系数7.5~8.5,干物重700kg~800kg/667m。4.6开花期22茎蘖数48万~52万/667m,叶面积系数6.5~7.0,干物重900kg~950kg/667m。4.7成熟期22穗数48万~52万/667m,干物重1500kg~1

6、550kg/667m,经济系数0.42~0.45。5土壤条件要求前茬为旱作,地势平坦,有良好的耕作基础,耕层厚度>20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1.8%,全氮≥0.10%,碱解氮≥100m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钾≥120mg/kg。全生育期排灌方便。符合GB15618、GB5084要求。6品种要求6.1适宜品种选用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安徽省淮北地区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的半冬或弱冬性小麦品种。6.2种子质量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指标。种子纯度≥99.0%,净度

7、≥98.0%,发芽率≥85%,水分≤13.0%。6.3种子处理6.3.1种子包衣依据GB/T15671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播种前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2DB34/T1097—20136.3.2药剂拌种未经包衣的种子可采用药剂拌种方法处理。选用50%辛硫磷拌种,按种子量的0.2%,即50kg种子用药100g,对水2kg~3kg,或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后堆闷4小时~6小时播种。对于小麦腥黑穗、全蚀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害重发区,用15%的粉锈宁可湿粉剂拌麦种。7整地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2

8、0cm~25cm,畦面平整,无明暗坷垃,耕后耙碎保墒,达到上松下实。旋耕宜选用带镇压器的旋耕机械,适时适墒旋耕,旋耕深度达到15cm;中小型机械旋耕,应镇压耙实后播种;旋耕田块每隔2年~3年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25厘米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