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构造地质及铀成矿特征.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构造地质及铀成矿特征.pdf

ID:52270648

大小:337.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构造地质及铀成矿特征.pdf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构造地质及铀成矿特征.pdf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构造地质及铀成矿特征.pdf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构造地质及铀成矿特征.pdf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构造地质及铀成矿特征.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构造地质及铀成矿特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8卷第3期铀矿地质Vo1.28No.32012经5月UraniumGeologyMav2012DOI:10.3969/j.issn.1000-0658.2012.03.004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构造地质及铀成矿特征贾恒,李保侠,荆国强(核工业203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摘要]文章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大地构造背景、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以及西缘褶断带和马家滩段构造地质特征。以构造相对活动地区的相对稳定地段为铀矿找矿总体指导思想和部暑思路,笔者通过多年的铀矿地质勘查和研究,提出了逆冲推覆构造前缘带为铀成矿的有利地段。明确指出区内存在两期层间氧化作

2、用,即早期以红色氧化为主,形成古氧化带;晚期以黄色氧化为主。两期层问氧化作用均对铀成矿有控制作用。早期红色氧化砂岩经历了逆冲推覆、抬升剥蚀、叠合埋深及断块分隔等后期改造作用;晚期黄色氧化作用沿背斜两翼发育,倾向于继承早期红色氧化并对其进行叠加改造。初步总结了区内的铀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关键词]西缘褶断带;逆冲推覆前缘带;早期古氧化;晚期氧化叠加成矿;鄂尔多斯盆地[文章编号]1000—0658(2012)03—0148-04[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标志码]A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块西部,北临内律,对盆地找铀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蒙古一大兴安岭褶皱带,南临秦岭一

3、祁连山褶皱带,东与山西地块相接,西与阿拉善地块毗l盆地构造单元划分邻,为古生代地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双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缘的构造单元按其演重基底结构的大型叠合盆地。区域大地构造位化历史、构造特点及性质,可划分为鄂尔多斯置上,该盆地处于我国东部滨太平洋与西部特盆地(狭义)坳陷区、西缘褶断带、山西断隆提斯一喜马拉雅两大构造域之间,实际上处于以及周围4个新生代断陷系等一级构造单元。我国东、西部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调整带,盆地坳陷区二级构造单元主要有天环坳陷、伊为不稳定的克拉通内部叠合盆地(孙肇才,陕斜坡、伊盟隆起,以及周边的渭北隆起带、1986)。这种构造背景的特

4、殊性,使得呈南北晋西挠褶带。向分布的鄂尔多斯盆地与我国西部的东西向盆地和东部的北东向盆地不仅在盆地的形态上不2西缘褶断带地质特征同,而且在古地理、古气候以及沉积建造等方盆地西缘褶断带为南北向展布、长约6o0km面都有明显差异。因此,研究该盆地的构造地的巨型构造带(图1),具有非常明显的分段质与铀成矿关系,总结其成矿特征和成矿规性。依据构造属性,自北至南依次划分为桌子[收稿日期]2011—06—28[作者简介]贾恒(1963一),男,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铀矿地质勘查与研究。E-mail:jh2oo91963@163.CORD.第3期

5、贾恒,等: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构造地质及铀成矿特征·149·山段、横山堡段、马家滩段、沙井子段和六盘山段。该构造带最初形成于晚侏罗世,由十余条西倾冲断层及一系列东西向大型平移断层组成。局部构造主要为背斜、向斜、断块和各类断层等_1]。在燕山运动第Ⅲ幕强烈挤压作用下,塑造了以挤压和压扭为特征的基本构造形式,形成了褶断带的基本面貌。早白垩世末期燕山运动第Ⅳ幕、第V幕以来,西缘褶断带进一步活动,向盆内逆冲,盆缘地层遭受强烈剥蚀。喜山运动期西缘褶断带表现为保持断裂、褶皱构造形态不变条件下的差异抬升剥蚀作用和近东西向构造走滑作用。3马家滩段构造特征马家滩段北起牛首山

6、断裂,南至海原一甜水堡断裂,长约110km,由规模较大的南北向青铜峡一固原断裂、韦州一安国断裂、青龙山一平凉断裂、惠安堡一沙井子断裂和马儿庄断裂等5条主干逆冲断裂和与其分隔开的罗山、韦州、石沟驿、烟墩山等4片冲断席组成,具有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断面均向西倾斜,向东逆冲,倾角上陡下缓,向下归并于近水平的主拆离面(滑脱面)上,主拆离面主要由石炭一二叠系煤系地层构成,主滑脱面以上变形强烈,主滑脱面以下的古生界变形较弱,构造相对简单。4片冲断席向东分别为前缘带(推覆前缘带+反冲带)和前缘外带(盆地本部)。研究区位于马家滩褶断带,由烟墩山冲断席和前缘带组成,南北长近1

7、10km,呈北宽(a0km)、南窄(5kin)的楔形体。受构造运动影响,地层褶曲比较发育。核部以走向北北西的复向斜、复背斜为主,自西向东有烟墩山图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纲要图向斜、杨庄背斜、小沙湾子向斜、甜水堡背Fig.1ThesketchmapofstructureinthewestmarginofOrdosbasin斜、贺家窑向斜、于家梁背斜、马家滩向斜、1一正断层;2一逆断层;3一平移断层;4一向斜;5一断冯记沟背斜、尖儿庄背斜。层编号。①一千里沟断裂;②一桌子山东麓断裂;③一正褶断带北部以褶皱为主,断层较少,褶皱谊关断裂;④一小松山断裂;⑤一贺兰山断裂;

8、⑥一黄河断裂;⑦一马儿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