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doc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doc

ID:52294035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6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doc_第1页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doc_第2页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doc_第3页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doc_第4页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首先介绍了涤纶的结构和各项性能,从而得出涤纶的一些基本特性。然后从分散染料对涤纶的染色时产生的色花、色点、色差及分散染料的泳移现象论述了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并针对这些疵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解决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关键词:涤纶疵点原因预防措施前言涤纶自发明至今以它绝对的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数量已占世界纺织纤维的1/3,约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的一半,成为合成纤维中的佼佼者,是当今理想的纺织材

2、料。它的优越性主要取决于它特定的大分子结构;不仅有刚性的苯环,而且有脂肪族的链节,使其不仅具有可熔融加工性,便于加工成纤维,而且其大分子足够的刚性,赋予纤维高的初始模量。涤纶的综合性能好,强度大、弹性好,加工性能也好,其制成的面料挺括而不易变形,洗后不用熨烫,可纯纺也可和各种天然纤维混纺或交织,广泛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在服装方面涤棉混纺织物可用于衬衣、床上用品,涤纶长丝可用于外衣、运动衣,也可用以生产仿羊毛、仿丝绸、仿麻等仿天然纤维产品等。由于涤纶可以大批量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改进

3、,生产费用降低,所以涤纶的前景一片大好。而涤纶的染色疵点对涤纶的生产制品带来了很多麻烦,所以我们必须对涤纶染色疵点有一定了解,比如涤纶染色时的色花、色点和色差等,并分析这些涤纶染色时疵点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从而提出控制涤纶染色时疵点的预防措施,解决这些涤纶染色疵点,以减少对涤纶加工和制品带来的生产麻烦【1】。61.涤纶和分散染料1.1涤纶1.1.1涤纶的结构涤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普通涤纶的纵向为光滑、均匀、无条痕的圆柱体,横截面为圆形。涤纶大分子链上不含

4、有亲水性基团,且缺乏与染料分子结合的官能团,故吸湿性、染色性差,属于疏水性纤维。涤纶大分子的基本链节中含有苯环,阻碍了大分子的内旋转,使主链刚性增加。但涤纶大分子的基本链节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亚甲基,所以又有一定的柔性。刚柔相济的大分子结构使涤纶具有弹性优良、挺括、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质。涤纶大分子为线性分子,没有大的侧基和支链,分子链容易沿着纤维拉伸方向平行排列,因此分子间容易紧密地堆砌在一起,形成结晶,这使纤维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形状稳定性。酯键的存在使涤纶分子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能力,但由于苯

5、环和亚甲基的稳定性较好,所以涤纶的化学稳定性较好【2】。1.1.2涤纶的性能(1)热性能涤纶是热塑性纤维,其玻璃化温度为68~81℃,在玻璃化温度以下,大分子链段的活动能力小,涤纶受外力不易变形,有利于正常使用;涤纶的软化点温度为230~240℃,高于此温度,纤维开始解取向,分子链发生运动产生形变,且形变不能回复。在染整加工中,温度要控制在玻璃化温度以上,软化点温度以下。印染厂的热定性温度一般为180~220℃,染色、整理及成衣熨烫的温度均低于热定型温度,否则会因分子链活动加剧而破坏定性效果。在

6、几种主要的合成纤维中也是最好的。涤纶在150℃下加热168小时后,其强度损失不超过3%,而锦纶在150℃受热5小时即变黄,纤维强度大幅度下降。大部分碳链纤维在高于80~90℃下受热要发生变形,其强度损失很难恢复。所以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热加工时,应着重考虑棉纤维本身的耐热性。涤纶所允许的使用温度范围较大,可在-70~170℃之间使用,低温时纤维不会发脆【2】。6(2)机械性能涤纶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不仅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还与纤维纺丝过程中的拉伸和热处理工艺密切相关。经拉伸后,涤纶大分子链按一定方向排

7、列,取向度提高,使其能均匀承受外力,故强度提高。通常涤纶短纤维的断裂强度约为0.27~0.66N/tex,断裂伸长率在25%~50%之间。在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涤纶在纺丝过程中的拉伸程度越高,则纤维的取向度越高,纤维的断裂强度也越高,而断裂伸长率却较低;反之,则可能获得低强高伸的纤维。即改变拉伸和热处理条件,可制成高强低伸或低强高伸等不同品种的纤维。涤纶具有优良的弹性,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不易变形,当受到较大外力作用而产生形变时,取消外力后,其回复原状的能力也较强,其形变回复能力与羊毛相近。某些纺

8、织纤维发生形变后的回复能力具体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2】。(3)化学性能涤纶的化学性能与其分子结构有关。在涤纶大分子中,苯环和亚甲基的稳定性较好,故涤纶的化学稳定性较好,而酯键的存在使分子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能力。涤纶的耐酸性较好,对无机酸和有机酸均有很好的稳定性。而涤纶的耐碱性较差。涤纶在浓碱液或热的稀碱液作用下,纤维表面的大分子会发生水解,一层层地剥落下来,并溶解在碱液中,使纤维逐渐变细,这种现象称为“剥皮现象”。利用这一方法处理涤纶织物,可使纤维变得细而柔软,增加了纤维在纱线中的活动性,使涤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