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860.2-2017 水稻秸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江淮区域.pdf

DB34∕T 2860.2-2017 水稻秸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江淮区域.pdf

ID:52317155

大小:37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6

DB34∕T 2860.2-2017 水稻秸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江淮区域.pdf_第1页
DB34∕T 2860.2-2017 水稻秸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江淮区域.pdf_第2页
DB34∕T 2860.2-2017 水稻秸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江淮区域.pdf_第3页
DB34∕T 2860.2-2017 水稻秸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江淮区域.pdf_第4页
DB34∕T 2860.2-2017 水稻秸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江淮区域.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2860.2-2017 水稻秸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江淮区域.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860.2—2017水稻秸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第2部分:江淮区域TechnicalRegulationsofAccurateandQuantitativeCultivationforPlantingRiceCropofWheatintheConditionofStrawReturningtoFieldPart2:TheareasovertheYangtze-HuaiheRiver文稿版次选择2017-12-30发布2018-01-3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860.2—2017前言D

2、B34/T2860《水稻秸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为系列标准,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沿淮区域;——第2部分:江淮区域。本部分是《水稻秸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中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本部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颍上县农业委员会、安徽大学、安徽省农业生态大数据工程实验室、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颍上县昊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合肥市诚信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冠军、杜世州、张文静

3、、乔玉强、夏云祥、赵竹、黄林生、曹文晖、高波、汪宗阳、贺文畅、谢兴宝、刘东、强光超、杨丽、万清华、冯家春、陶刚、冯树秀、程玉英、陈群、耿德升、李东平、许大军、王成、王良吉、刘辉、就海珍。IDB34/T2860.2—2017水稻秸秆还田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第2部分:江淮区域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稻茬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和小麦机械播种、开沟、播后镇压、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本部分适用于江淮地区水稻茬小麦规模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4、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NY/T995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DB34/T797-2008小麦旋耕施肥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DB34/T2654沿江江淮地区水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精确定量栽培PreciseandQuantitativeCultivation根据小麦生育和高产形成规律,以最必需、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技术定量

5、化管理,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4产量目标22选用弱春性小麦品种:产量450kg/667m以上,有效穗40万/667m以上、穗粒数32粒~36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22选用春性小麦品种:产量350kg/667m以上,有效穗35万/667m以上、穗粒数33粒~38粒左右、千粒重38g左右。5播前准备5.1品种选择1DB34/T2860.2—2017选用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适宜安徽省江淮地区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的弱春性或春性小麦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2008中4.2.3规定要求。5.2种子处理

6、5.2.1种子包衣依据GB/T15671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播种前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5.2.2药剂拌种每100kg麦种选用27%苯醚·咯·噻虫200~600ml,或4.8%苯醚·咯菌腈100~200ml,加入适量水稀释成1~2L药浆,与种子充分搅拌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小麦全蚀病发生田块,选用上述拌种剂的基础上增加12%硅噻菌胺悬浮种衣剂,每100kg种子用药200ml,发病严重地区可提高药量到300ml,对水100~120ml混合均匀拌种。种子包衣处理适宜在播种前1~2周进行。5.2.3毒土处理2地下害虫严重地块,每667m用40%辛硫磷乳油50

7、0ml对水2kg,拌细土20kg,整地前均匀撒施全田。6秸秆处理6.1秸秆还田使用全喂入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同步完成水稻收割、秸秆切碎和扩散匀铺作业。收割机出草口加装并启动秸秆切碎抛洒还田机,水稻秸秆切碎长度≤10cm,切碎长度合格率≥90%,留茬高度≤15cm。6.2配套措施2秸秆还田地块每667m均匀撒施尿素5kg,或配合施用符合GB20287规定的有机物料腐熟剂2~4kg,结合深耕翻入土壤。7播种作业7.1播期早茬弱春性品种10月25日~11月10日播种,晚茬春性品种11月5日~11月20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