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课(华师大幼教上岗证).doc

活动设计课(华师大幼教上岗证).doc

ID:52320832

大小:110.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26

活动设计课(华师大幼教上岗证).doc_第1页
活动设计课(华师大幼教上岗证).doc_第2页
活动设计课(华师大幼教上岗证).doc_第3页
活动设计课(华师大幼教上岗证).doc_第4页
活动设计课(华师大幼教上岗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活动设计课(华师大幼教上岗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讲概述1.当前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健康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和艺术活动。(P1)2.形成性评价是在实施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对活动各要素及其相关因素的合理性、适宜性、协调性进行检核。(P5)3.终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方案实施告一个段落以后,对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检核。(P5)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1)发展性;2)趣味性;3)开放性;4)游戏性;5)整合性。(P6)5.预设性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特点预先设定的活动。(P7)6.生成性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创设环境

2、,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然后生成主题的活动。(P7)7.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环境要素有哪些?(P8)1)自然环境,其作用在于:①自然环境中蕴含着儿童学习的丰富内容;②自然环境能提供儿童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③自然环境能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感。2)物质材料,其作用在于:①帮助儿童获取具体的经验;②发展儿童的操作技能,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③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3)心理环境,其作用在于:①维持儿童探索过程的开展;②激发儿童的自由探索和创造;③培养独立、自主和自信的学习者。-19-第二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概念

3、题: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在教师或者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儿童自身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感知、操作与探究,积累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掌握简单的数学学习方法,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2、集合:将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一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3、感知集合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儿童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P16)4、分类:讲具有某一共

4、同属性(特征)的物体归并在一起。(P16)5、计数活动就是将具体集合中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直接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P18)6、动作水平的加减:将实物、图片等物品合并或分开进行加减运算。(P20)7、表象水平的加减:可脱离直观材料,依靠头脑中物体的表象进行加减运算。8、概念水平的加减:依靠抽象的符号进行加减运算。9、自然测量:利用自然物,如笔、小棒、绳子、手、脚步、小碗等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P22)10、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幼儿

5、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学概念并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专项活动。(P2311、归纳法: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P25)二、填空题、选择题:1、皮亚杰将儿童所学知识归为三种不同类型:社会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P12)2、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1)从具体到抽象;2)从个别到一般;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4)从同化到顺化;5)从不自觉到自觉;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P12-14)3、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作为分类的出发点

6、,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P15)4、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内容:分类、区别“1”和“许多”、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P16)5、分类的类型:l按对象分类:按物体的名称分类、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按物体的用途分类、按物体间的联系分类、按物体的材料分类、按数量分类。l按包含关系分类:具体概念的分类、一级类概念分类、二级类概念分类。l按物体的特征差异数量分类:一个特征的分类、两个特征的分类、三个及以上特征的分类。(P16)6、集合间的关系:并集

7、;交集;补集;差集。(补充)7、学前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过程:口头说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19-。(e.g.某幼儿计数能力已发展到按物点数的后一阶段,这是阶段。答案:说出总数)(P18)8、10以内基数概念的教育:1)采用“计数”的方法教儿童认识基数;2)结合“数的形成”的方法教儿童认识基数;3)认读10以内阿拉伯数字的教育;4)按范例数量取物或按数字取物,练习巩固基数概念;5)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数量,练习巩固基数感念;6)采用相邻两个数的比较和转换,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7)通过顺数

8、、倒数,让儿童掌握自然数列;8)通过操作或游戏法,让儿童掌握单数、双数。(P19)9、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1)从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2)从逐一加减→按数群的加减。(P20)10、表象水平的加减运算是学前阶段儿童运算最典型的特征,学习的方式主要依靠口述应用题,集合图被广泛运用。(P20)11、1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教育方法:实物加减的教育方法、口述应用题的教育方法、列式运算的教育方法。(P20)12、空间形体的感知与词的联系经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