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战国楚墓 [运河村战国楚墓] .docx

荆门战国楚墓 [运河村战国楚墓] .docx

ID:52351932

大小:9.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荆门战国楚墓 [运河村战国楚墓] .docx_第1页
荆门战国楚墓 [运河村战国楚墓] .docx_第2页
荆门战国楚墓 [运河村战国楚墓] .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荆门战国楚墓 [运河村战国楚墓] .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荆门战国楚墓[运河村战国楚墓]    2004年7月7日,在江苏淮安京杭大运河北岸,惊现一座战国古墓――"运河村战国墓"。这是江苏省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奇特的战国墓葬。战国时期楚国神秘的墓葬形制由此悄然揭开……    大运河边惊现古墓一角    2004年7月7日清晨,京杭大运河一如平常静静地流淌着。此时,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安乡运河村境内,大运河两淮段三改二航道整治工程工地上,一名叫周学士的挖掘机驾驶员正在进行取土作业。掘到距地表10米左右深度时,突然,铲斗下的黄色土层变成了灰黑色。再往下挖,一块块棺木板和陶罐露出……  周学士做梦也没想

2、到,江苏省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奇特的战国时期楚国墓葬的神秘面纱被他悄然揭开了。  8点15分,施工单位迅速将这一发现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当地公安局部门接警后,立即赶至现场设置警戒线,对古墓实施保护。考古工作人员也及时赶到工地,对古墓的形制和挖掘出的部分陶器进行鉴定……  上午9时许,古墓的一角已"显山露水",黑色的外椁一角有被挖掘机损破的痕迹,主墓室南侧的陪葬坑已被挖开,不少陪葬陶器已遭损坏。考古人员在现场抢救出彩绘陶壶两只,彩绘陶鼎两只及彩绘陶盘一只,还有一些遭毁的绳纹陶罐残片。  战国墓葬南边距泊岸北沿仅1米,如果泊岸位置再南移一点点,这座

3、沉睡于地下2000多年的战国古墓也许将永沉堤岸深土之中。    罕见的战国墓形制    7月8日上午,古墓葬抢救性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为探明古墓的规模和结构,考古人员决定先对古墓北侧封土进行剖面勘测。经过一天的探查,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尹增淮根据古墓北侧封土剖面分析:古墓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古墓墓冢高大、形制宏伟、封土高筑、分层夯土。从古墓北缘的封土来看,这座古墓在当时就已距地表4~5米。1958年整治京杭大运河,堆在北岸的泥土都没有把墓墩盖住。从墓葬的形制上来看,这座古墓可能是一座战国墓,墓主人在当时有着显赫的地位。  7月9日下午,考古人员和

4、40余名民工经过发掘,在墓坑东侧发现了用来封棺的白膏泥,并寻找到未被破坏、呈斜坡状具有楚墓风格的墓道。  经过3天的挖掘,墓葬的形制基本显现:运河村战国墓为一座土坑竖穴木椁墓,带斜长坡墓道,墓向112º,墓坑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坑口弧收与墓道相接,墓口东西长9.7米、南北宽约8.5米,墓坑口大底小,坑壁规整平滑。墓室东侧的墓口亦已清理完毕,一条圆弧状的墓口显现。楚墓墓口多以见方,像这一弧形状形制结构在战国墓葬中十分罕见。如此规模的墓葬在当时非达官显贵而不能。    漆绘马车现身外藏椁    随着战国墓发掘工作的推进,考古发现惊喜不断,考古人员人员在主

5、椁室南侧发现了一个外藏椁。7月18日考古工作者决定对其进行发掘。  那天烈日当头,考古发掘现场气温高达42℃。为了确保外藏椁发掘出的文物不受损坏,考古人员清晨5点就下至墓坑发掘清理。经过两天紧张有序的发掘,一个南北宽4.4米、东西长3.6米,又以2.2/1.8米分割成东西两个椁室,中间有木质隔梁的外藏椁展出来。  东室为车坑,陪葬有漆绘木质马车一辆,是江苏省迄今发现的惟一一辆整车随葬的战国马车。马车上有建鼓,车厢上有精美的刻纹。车轮、车辕均保存较好。考古人员清理提取出的保存完好的木制车辆及其精美饰纹,在国内都属罕见。  车坑内同时出土了铜矛、铜铲及

6、骨质、青铜等马车饰件20余件,如辖、达常、铺首衔环等。考古人员根据出土的器物判断,木马车应该是墓主人生前所用指挥打仗的战车。木马车的发现,对研究战国时期马车的形制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意义非比寻常。车坑内同时还有两具车夫骨骸及2000多年前的竹席和稻谷等出土。在西室及西室外,又出土了三具殉人、一具殉葬的马骨、四件绳纹红陶罐、一件硬质印纹红陶罐、三件夹砂灰陶鬲及兽骨等物件。    三重椁彰显古墓级别    7月25日,打开主椁室的消息不胫而走。清晨6点,战国墓发掘现场的京杭大运河堤岸上,早已聚集了焦急等待的数千名群众。  揭开的主椁室长6.4

7、米,宽4.4米,高3米,上面共有14块盖板,每块长4.8米,宽0.3~0.4米,厚0.35米,重达千斤,为整段黄杨木。上午7时20分,考古人员和40余名民工齐心协力,将这14块盖板一一拉至墓道的东侧,随即在每块盖板上贴上标签。盖板被揭开后,一个沉睡千年的木枋结构的内椁显现了出来。在外层椁与二层椁之间有一0.72米宽、南北西侧贯通的回廊。这一回廊是一种高规格的墓葬形式。回廊被淤泥掩埋。淮安市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专家对回廊内的淤泥进行了清理,并在靠东南角的回廊里发现一具木棺。外椁壁上出现了几个探洞。内椁的上部两块盖板塌陷,专家估计,该部位应该是一个

8、盗洞。透过内椁上的盗洞,隐约可见第三重椁。与此同时,对主墓室南侧车马坑的清理接近尾声,考古人员已将木制生漆马车小心地起取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