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pdf

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pdf

ID:52357911

大小:330.6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pdf_第1页
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pdf_第2页
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第12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andF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2009No.12文章编号:1000—7695(2009)12—0405—03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赵鑫,王淑梅(1.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4;2.东北大学3-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04)摘要:对心理契约已有的理论研究作简要的总结,包括心理契约的内涵、心理契约的研究内容、心理契约的形成、违背及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契约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应用范围。关键词:心理契约;心理契约违背;心理契约破坏中图

2、分类号:C93—03文献标识码:A心理契约是20世纪60年代由Argyris提出,并由Levin—理契约形成的个体层面。这就是以Rousseau为代表的对心理son加以界定的一个概念。最早它被用来描述雇用双方间非契约的认识,被称为Rousseau学派。McLeanParks&Schmede—书面的内隐的契约。心理契约起初并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mann(1994)等也都提出了相似的看法。直到2O世纪90年代,随着雇员的努力工作换不来应有的回目前这两种观点同时存在,并且争议仍在继续,Guest报、雇员满意度、绩效下降

3、,员工离职率提高,雇佣关系敌(1998)对Rousseau提出的心理契约概念的结构效度提出了对现象严重,心理契约开始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置疑。Rousseau回应了这种质疑。国内学者曹威麟和陈文江目前,心理契约的破坏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心理契约在对心理契约进行评述时,指出在心理契约进行展开更深入的相关研究空前的高涨。本文针对心理契约的起源、内容及的研究之前,心理契约的定义问题仍然需要进~步地展开研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心理契约的研究领域及方向。究,并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心理契约界定为:

4、当事双方不通过某种显然的形式直接明了地进行意思表达,而1心理契约的内涵及其争议通过各种心理暗示的方式,在双方相互感知并认可各自期望Argyris将心理契约这一术语首先引入到管理领域,强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隐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种观点虽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正式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然与以往的两个学派观点略有不同,但仍承认心理契约是双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它们方的,本质上是古典学派的观点。同样是决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但是Ar~ris仅仅提由于Rousseau对心理契约概念

5、的界定虽然与当初Argyris出这样的概念,却没有给它下确切的定义。随后,Levinson、提出的定义略有修正,但在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种修Schein和Kotter等人对心理契约这一概念进行了推广。正被许多学者证明这种界定界限明晰,破解了古典学派存在Levinson等人(1962)在一个公共事业单位的个案研究的实证研究困难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采用中,将心理契约描述为“未书面化的契约”,是组织与雇员定量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探讨。之间相互期望的总和。它被用来强调产生于双方关系之间的2心理契约的

6、研究内容一种内在的、未曾表述的期望。Schein(1965)将心理契约定义为时刻存在于组织成员之问的一系列未书面化的期望。心理契约可以从很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一个主要的研究他将心理契约划分为个体和组织两个层次,他强调虽然心理是关注对心理契约内容、特征和评价的判定。契约是未明确书面化的东西,但在组织中却是行为的重要决心理契约这一概念虽然在2O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但定因素。Kotter(1973)认为,心理契约是存在于个体与其组是直到20世纪8O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探讨心理契约的内织之间的一种内隐契约,它将双方关系

7、中一方希望付出的代容。所谓心理契约的内容是指心理契约的条款和组成(比价以及从另一方得到的回报具体化。如,一个具体的责任或义务:工作安全感;或者泛泛的义务:这种早期的关于心理契约的定义强调的都是交换关系中关系型和交易型)。心理契约的特征是指描述心理契约的具主体双方的双向期望,这种观点长期左右了人们对心理契约体特征(比如,显性的/隐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的/不的认识,因此,人们将双向期望观的学者都称为“古典学派”。稳定的)。心理契约的评价是指履行心理契约的变化或者违如今这种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Guest、C

8、onway、Her-背的程度。riot和Pembe~on等人。80年代末Rousseau(1989)认为,组织在心理契约的内容的研究过程中,Anderson等认为,心是抽象的,它作为契约关系的一方只是提供了创造心理契约理契约的具体内容可能包含数千个方面,很难全部罗列出来。的环境,并不能反过来与其成员形成心理契约。虽然它的代理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雇佣关系性质的变化而变化,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