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pdf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pdf

ID:52360595

大小:1.15 M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6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60·内燃机与配件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任瑱敏(江苏科泰绝热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州213200)摘要:在机械加工生产中,精度是一项硬性指标,直接关系到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在当前机械加工领域,加工精度缺乏稳定性,进而造成机械设备指标出现误差。基于此,保证机加工精度已经成为行业内一项重要问题,本文将重点分析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误差;应对措施0引言2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机械设备2.1直接减少误差法的精度性能要求更加严格,精密度高的设备有利于提高该方法在保证工件精度方

2、面较为常用,通过误差数据单位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从当前机械加工行业的整合找出数据误差的产生原因,针对问题因素进行一一现状来看,对设备的精度的保障措施并不完善,因此造成完善,以消除可能产生的误差。以长轴车削工艺为例,由于设备精度与实际需求之间还有一定距离。以下将就机械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到热度和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会造成工加工精度误差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件平面弯曲甚至变形,如果能够采取反向切削法,利用弹的解决对策。簧后补顶尖作用,则有利于控制热伸长造成的误差,增加1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工件精准度。1.1加工原理存在误差2.2误差补偿法加工原理误差主要由近似

3、成形运动加工模式而形成。误差补偿法属于“以错制错”的误差处理方式,也就是以滚齿加工模式为例,滚刀会在两种情况下产生误差,一根据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反向人为误差设置,这一误差值是在切削轮廓上出现造型误差,这一误差是由于制造难度能够与实际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形成抵消作用,从而保证工过大而造成,如果能够采取法向直廓蜗杆取代原来的渐开件精度。如果这一过程中误差始终处于负值,那么在人为线基本蜗杆,则误差情况会明显好转。二是滚刀刀齿数在误差的设置中则需要设定正值,或者利用原始误差抵消人加工过程中造成的误差,会在产品表面形成折线状齿形,为设定误差,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避免误差值,加强精度这一折线与预

4、期光滑渐开线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进而造标准。成机械精度下降。2.3实时补偿控制1.2刀具和夹具制造存在误差该方法在常规应用中较为少见,多数应用与传动精度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刀具和夹具属于常用设备,其性具有较高要求的机械设备中。针对动态环境下的螺母进行能会对机械加工精度造成一定影响。一般来说,由于型号校正,从而形成对工件误差的补偿作用。这一装置构造简差异所造成的误差影响也会有较大不同。从刀具应用层面单且性能稳定,但是在应用中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就进行分析,通常刀具对于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是间接性是在精度误差补偿中过于依赖校正尺,这就需要对校正尺的,尺寸刀具一般会对零件大小的精准度造

5、成影响,而成精度做出严格要求,制作流程也会更加复杂,操作难度较型刀具则会对其零件界面造成误差影响。如果刀具在使用高。在具体操作中,工作人员会将提前测量得出的数据进行过程中出现默算,也会对加工产品表面平滑度造成影响而汇总并制作成表格,然后根据数据差进行精度补偿,其后根产生误差。如果刀具热容量不足,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温据坐标位置找出误差精度并实施补偿,并以此设置坐标轴。度大幅提高,从而使刀具受热产生伸长作用,导致误差数这一过程中能够对误差数据进行及时修正,效果较好。值增加。夹具位置是否正确合理对于加工产品质量有着直3结语接影响,如果在夹具定位、组装、分度调整中产生误差,则在机械加工

6、过程中,误差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不会对工件定位形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加工产品出现热变可完全消除的特点。但是操作人员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将误形误差。差值降至最低,从而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为了有效控制1.3主轴回转误差误差值,操作者需要对加工流程做详细分析,查找误差成如果主轴回转有误差,那么也会对加工精度造成不利因并总结其规律性,以制定更完善的误差控制措施,实现影响。如果主轴轴颈的同一轴度或同轴度产生误差,则会加工工艺的逐步完善,从而保障机械加工部件的精度,提造成主轴径向出现回转误差。如果主轴端面或者轴承荷载高工件质量,实现机械加工流程的深度优化。端面与回转轴线形成垂直误差,有可能出

7、现轴向窜动现参考文献:象,这些问题有可能对工件垂直度或者平面度的精度造成[1]许军峰,吴英.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具体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5(01).影响,从而影响其使用性能。————————————[2]杨良军.浅析机械加工精度[J].科技展望,2015(06).作者简介:任瑱敏(1989-),男,江苏常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3]王同刚,裴建军.探讨改进机械加工精度的措施[J].科技视机械。界,2015(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