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县铜厂金矿控矿因素浅析.doc

金平县铜厂金矿控矿因素浅析.doc

ID:52385324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7

金平县铜厂金矿控矿因素浅析.doc_第1页
金平县铜厂金矿控矿因素浅析.doc_第2页
金平县铜厂金矿控矿因素浅析.doc_第3页
金平县铜厂金矿控矿因素浅析.doc_第4页
金平县铜厂金矿控矿因素浅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平县铜厂金矿控矿因素浅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平县铜厂金矿控矿因素浅析【摘要】铜厂金矿区位于哀牢山大断裂的西南侧。该区1/20万地球化学测量有金、铜、陳、钮、铅、锌、银等界常,界常展布与岩体分布基本一致,且多为组合异常。本文从采用红土屮微细粒金的找矿方法,发现了“土型”金矿,并从该类型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对铜厂金矿的矿床特征、矿石组构组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矿床的控矿因素,以指导区内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关键词】“土型”金矿;特征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滇西准地槽,墨江-金平复背斜,金平褶皱系的东南隅,哀牢山深大断裂的西南侧、白马寨倒转背斜的倾没转折端。白马寨倒转背斜以奥陶系地层为轴,轴的北翼被哀牢山深人断裂所切割,地层出

2、露不全;南翼出露屮志留统,中上泥盆统、石炭系、下二叠统以及第三系地层。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印支期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及喜山期中-碱性杂岩体、基性岩脉分布。岩体的形态、产状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呈岩床、岩株、岩脉(墙)、岩被呈北西-南东向或近东西向展布。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2.1.1第四系(Q)黄色、褐黄色、褐黑色、灰色砂质粘土、泥质粘土及含砾砂质粘土,主要分布于沟谷中及缓坡地带,是区内“土型”金矿的赋矿层位。厚度0-40米。2.1.2中志留统(S2)中志留统在区内未分组,但按其岩性特征划分为五个岩性段,由新到老为:第五段(S52):宙灰色巨厚层状灰岩组成,厚度不祥。第四段(S42

3、):灰色中厚层状钙质砂岩,矿区出露不全。第三段(S32):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条带灰岩,厚100米。第二段(S22):浅灰色巨厚层含灰质白云岩,靠近岩体大理岩化,局部见矽卡岩化,厚约400米。第一段(S12):上部为深灰色灰岩夹薄层燧石灰岩或燧石结核,中部为灰色厚层白云质灰岩;下部厚层砂泥质条带状灰岩,底部含少量燧石结核,厚约140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2.1.3下奥陶统(01)下奥陶统在区域上分三个组,矿区仅出露上组(01c)和中组(01b)o各组岩性为:上组(01b):灰色,深灰色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中粒石英砂岩,具薄层状构造,厚368米。中组(01b):上部灰色,中粗粒长石

4、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黑色板岩互层,顶部砂岩含砾石;下部灰、灰白色细、中粒石英砂岩、粗粒长石砂岩夹黑色条纹板岩,厚1623米。2.2构造矿区位于白马寨倒转背斜的倾没端与F5逆冲断层的交接处,且位于F5逆冲断层的上盘。在F5以南,岩层产状正常,倾向南西,倾角约60。-77°,主要构造线的方向为北西一南东向;而F5断层以北,岩层产状倒转,随着背斜的倾没和岩层产状的转弯,主要构造线的方向变化较大。从总体上看:矿区为一向南凸出的倒转弧形构造,其西段在长安冲一带,岩层倾向北东,倾角55°-75°;中段茶叶坪一带岩层倾向近正北,倾角56°-80°;东段铜厂以东,岩层倾向北西,倾角34°-73°,该倒转弧形

5、构造乂被后期近南北向的平移断层错断而复杂化,但其断距不大。2.3岩浆岩铜厂-长安冲中碱性杂岩带,主要侵入于中志留统地层中,为一多次侵入的复合岩体。岩体长7千米,平均宽约1千米,形态不规则,接触带呈凸凹不平的港湾状,产状变化也较复杂。系一中等深度形成的侵入体,其上部残留有较多的围岩顶盖。按其侵入的先后可分为三期:早期侵入的为灰白色细粒止长岩,构成岩体的主体,中期侵入的为肉红色的斑状正长岩,成弧岛状侵入于岩体的东西两端,与铜钳矿化有成因关系;晚期侵入的正长斑岩、煌班岩、辉绿岩等呈脉状产出,与金矿关系密切。2.4蚀变矿区主要蚀变是正长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上形成的矽卡岩化和大理岩化,前者与该区的铜钳矿

6、化关系密切,后者与铅锌矿关系较大。2.5地球化学特征区内开展了1/万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其地球化学特征如下:为了进一步确定异常中心,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6平方千米。其中铜厂金矿所处范围内的金异常(16号)描述如下:2.矿床地质特征2.1矿体特征铜厂金矿产于第四系残坡积层中,为残坡积“土型”金矿,矿区由VI、V2两个矿体组成,各矿体特征为:2.1.1VI矿体2.1.2V2矿体2.2矿石质量1.3矿石类型矿区除少量辉绿岩和煌斑岩中含金大于1克/吨外,矿石均产于残坡积层中。据此,矿石按自然类型划分为氧化金矿,按结构特征划分为“土型”金矿。2.控矿因素3.1构造矿区处于哀牢山大断裂的西南侧

7、,白马寨倒转背斜的南西翼,主要构造及地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次级构造与Z垂直呈北东-南西向、北西向的构造控制了该区“土型”金矿的展布,另外在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金矿化较强。2.2岩浆岩从元阳马鹿塘至金平铜厂一带,中一基性岩浆沿断裂构造成群、成带出现,并形成了与之相关的金、铜、银、鋁、铅、锌、银等矿产。“土型”金矿产于辉绿岩、煌斑岩、正长岩脉之上的残坡积层中,一般三者共存地带矿体规模较大,品位较高。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