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诗文伦敦奥运会400米混合泳夺金报道文本研究

叶诗文伦敦奥运会400米混合泳夺金报道文本研究

ID:5241031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叶诗文伦敦奥运会400米混合泳夺金报道文本研究_第1页
叶诗文伦敦奥运会400米混合泳夺金报道文本研究_第2页
叶诗文伦敦奥运会400米混合泳夺金报道文本研究_第3页
叶诗文伦敦奥运会400米混合泳夺金报道文本研究_第4页
叶诗文伦敦奥运会400米混合泳夺金报道文本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诗文伦敦奥运会400米混合泳夺金报道文本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叶诗文伦敦奥运会400米混合泳夺金报道文本研究  作者简介:许清(1988-),女,汉族,甘肃宁县,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新闻与传播赵玲玉(1990-)女(汉族),甘肃兰州,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摘要:本文以《纽约时报》对叶诗文伦敦奥运会400米混合泳夺金的体育报道为素材,从文章结构和受访对象这两部分为切入点做文本分析,并且在这两大部分中间加入对用词的讨论来分析《纽约时报》的本篇报道是否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要求,即客观,真实,准确。关键词:体育报道;文章结构;受访对象;新闻专业主义6201

2、2年7月30日,中国游泳选手叶诗文以4分28.43秒的成绩夺得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并且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但是,这块金牌引起的猜忌却多过于祝贺。叶诗文在最后50米的快速冲刺首先遭到了BBC解说员克莱尔的质疑,随后很多国际媒体都对此事件做了报道。本文将以《纽约时报》的报道为材料,从文章结构和受访对象这两个角度做文本分析。文章结构《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题为Insidetherings:ChinaPoolProdigyChurnsWaveofSpeculation,从题目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主题不是对叶诗文获得金牌的祝贺,而是围绕着叶诗文夺金所引发质疑这一事件。文章的前两段对叶诗文

3、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客观描述。从第三段开始,本篇报道开始进入正题:外界对叶诗文夺金事件的质疑。文章中客观陈述了没有迹象表明叶诗文的成功是因为使用了其他手段,并且从中国官方和叶诗文自己这两个角度来报道,原文为:TheChinesehavepledgedtoobeytherules.AndYedismissedanyconcernsaboutdoping.但是,在文章的第四、第五这两段的描写容易让读者形成这样的印象:中国官方宣称遵守规则以及叶诗文自己对兴奋剂质疑的否认是不可信的,一如以前女子游泳项目中最终被查出的兴奋剂丑闻一样。在几条完全负面的态度之后,文章出现了一条完全正面的报道

4、,即美国国家游泳队主任FrankBusch对叶诗文夺金事件的看法,并且篇幅较长。在FrankBusch这部分要结束的时候,文章出现了这样一个句子:Shewasfullyembraced,whileYefacespublicskepticism.Manywill6findthatunfair.Perhapsitis.这里Perhaps的使用让原本完全正面的态度有些许的弱化。紧接着文章写到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都被检测出兴奋剂。将使用兴奋剂的历史联系到叶诗文成绩优秀就有应该被怀疑使用兴奋剂,这样的联系是没有说服力的,而且正如本段中第二句说的:没有检测报告说明叶诗文服

5、用了兴奋剂。接下来,文章没有再报道叶诗文事件本身,而是在认定中国队使用兴奋剂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来探讨这样的使用是国家授意还是个别教练唆使。将中国队使用兴奋剂当做一个隐性的肯定的前提是不客观的,文章没有给这个说法做任何限定很容易让读者误解。并且引用中国体操队前首席医生在《悉尼先驱晨报》中的采访为证据说明使用兴奋剂在20世纪80年代是国家授意的。但是这里又有概念上的模糊:首先是中国体操队前首席医生的话语,其次,这里所说的使用兴奋剂是指体操队使用,游泳队使用还是所有的运动员都使用没有做明确的界定和说明。文章始终在言其他,看似在说游泳队的兴奋剂事件,但与叶诗文事件没有直接因果性的关联,还会

6、给读者提供一个语境:中国游泳队不论是在上世纪还是近期,各种兴奋剂丑闻不断,叶诗文的成绩值得怀疑。与叶诗文成绩真实与否有绝对因果性关联的伦敦奥运会兴奋剂检测机构的回应只字未提。6在最后一段,文章通过引用叶诗文自己话说明了她训练的坚持和认真,对于文章主题---叶诗文夺金引发质疑没有再提。在此我想对比BBCNews的一篇题为YeShiwen:CanStatisticsExplainherWin的报道,该文章在结尾处明确说到:“ButnoneofthatmeansweshoulddoubtYeShiwen’sintegrity,andthereiscertainlynostatistic

7、alsmokinggun.”采访对象该文章在报道中没有使用一面之词,而是给出了8个人对于叶诗文夺金事件的看法,这些人分别是:DavidSharpe(加拿大人,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选手),NatalieCoughlin(美国人,曾获得12块奥运会奖牌),StephanieRice(澳大利亚人,2008年奥运会冠军,前400米个人混合泳世界纪录保持者),RyanLochte(美国人,曾获得11块奥运会奖牌),MichaelPhelps(美国人,曾获得22块奥运会奖牌),John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