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低效井措施和效果研究

治理低效井措施和效果研究

ID:524368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治理低效井措施和效果研究_第1页
治理低效井措施和效果研究_第2页
治理低效井措施和效果研究_第3页
治理低效井措施和效果研究_第4页
治理低效井措施和效果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理低效井措施和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治理低效井措施和效果研究  摘要:分析了影响低效井的主要因素,主要受注采不完善、层间平面矛盾的影响,并提出了治理低效井的措施和认识。及时调整生产参数、补孔和压裂措施、利用作业时机检换小泵和实施间抽制度等精细管理手段,协调供排关系,可改善低效井开发效果。关键词:低效井;泵效;沉没度;参数调整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某队处于西部低洼地带,地层发育差,采油井低泵效、低沉没度较为普遍,某队共有采油井110口,开井80口,平均泵效33%,平均没没度94m,机采井平均系统效率25%的水平。低泵效、低沉没度、高能耗形成低效井。2010年9月为了配合某队新产能区块的产能建设需要,某

2、队38口水井钻关长达9个月,最大影响注入量为1650m3/d,正常生产采油井79口,钻关期间平均泵效仅为22.4%,没没度在0—50m之间的井数达到46口,占统计井数的58.2%,低泵效、低沉没度导致油井系统效率偏低、结蜡严重、杆管断脱井增加。分析低效井的主要成因,针对诸多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低效井开发效果的有效办法。1低效井形成原因7某队处于某西部低洼地带,地层发育差、钻关影响,是造成低沉没度、低泵效的主要因素,结合各种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认为低效井增加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因素。1.1注采不完善,水驱控制程度低(1)断层影响。某队井区注采关系极不完善,有采无注或注水方向单一的情况较多,部分

3、井区注采失衡,地下长期亏空,油层形成低压区,采油井成为低效井。多年来虽然采取压裂、酸化等措施,但效果一直不好。(2)套损影响。套损井区注采不平衡,造成油井低压形成低效井。1.2层间矛盾突出,抑制了中低渗透层的动用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各层动用状况不均、水淹差异较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根据渗流力学原理,厚度大、孔隙度大、渗透率高的油层渗流阻力小,具有吸水能力强,注水见效快的特点;相反,厚度小、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的油层渗流阻力大,吸水能力弱,注水见效慢。油层吸水能力和出液能力的不同,造成油层间的相互干扰。1.3平面矛盾影响,井区间形成剩余油由于油层平面上的非均质性,造成注入水前缘不均匀推进

4、。注入水总是沿砂体发育好的方向推进,处于砂体边部地区很难受到注入水波及,采油井见效差。2治理低效井的措施2.1调整生产参数,协调供排关系7治理低效井首先是下调参数,下调参数是最直接、最快捷治理低效井的方法,下调参数主要包括下调冲次、下调冲程两种方法,以确保供排关系的合理性,近三年累计调小参51井次,下调冲程3井次,跟踪部分措施效果,见表1。措施后平均沉没度上升了86m,平均泵效上升了8%,从根本上缓解了低泵效、低沉没度的情况。表1部分措施效果统计表认识:(1)下调冲次,降低杆、管的工作强度。下调参数可以减小抽油机井杆、管拉伸的频率,降低了杆、管的工作强度,从而降低杆、管损坏的几率,有效

5、提高抽油机井的工作时率。(2)下调冲次,减少磨损,延长检泵周期。下调参数能够降低抽油泵的机械磨损,有效延长检泵周期。在油、水过渡带或原油物性比较差的区域,下调冲次更有利于提高抽油泵的充满系数,保持油井产量的稳定。2.2补孔措施,加强油井的供液能力7补孔措施是通过增加射开层段的射孔密度和补开其它有效开采油层,寻找接替层。油井补孔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对含油饱和度高的油层进行补孔;二是根据油田开发需要,为调整、完善注采系统进行的层系互换补孔。通过补孔提高油藏的供液能力,缓解供液不足的矛盾。2011年以来共补孔7井次,提高了油藏的供液能力,缓解了供液不足的矛盾。认识:(1

6、)在适当的时间应该对补孔层段采取压裂等增产措施,使其充分发挥增油潜力。(2)调整与其连通层段的注水,保证补孔层段有充足的供液能量。2.3压裂改造薄差层,提高油层供液能力压裂是最有效的增产手段,压裂是指在生产井的井筒中形成高压,迫使地层产生裂缝并保持这个裂缝的过程,低效井压裂后扩大了井筒半径,提高了导流能力,增加泄流面积,降低了渗流阻力,因而可以大幅提高采油井的产量。根据单井地质条件选择恰当的措施工艺,缓解了层间矛盾并提高油层供液能力。2012年3月,对A606低产低效井进行普通压裂,压裂砂岩厚度484.6m,有效厚度153.2m,压后单井日增油5.4t,含水下降4个百分点,措施效果比较

7、好。认识:(1)压裂后产油量大幅度增加。(2)压裂提高了油层的导流能力,降低了渗流阻力。(3)压裂同时换泵并对压裂层段采取调大参等增产措施,使其充分发挥增油潜力。7(4)加强生产管理,加强压裂层段的注水量,延长压裂效果有效期。2.4利用作业时机检换小泵,协调供排关系利用油井作业时机将地层条件差或注水效果不好的油井进行检换小泵,加强抽油泵的充满系数,从而协调供排关系。近三年累计检换小泵14口井,见表2。表2部分措施效果统计表认识:(1)利用作业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