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历史阐释的基点.doc

历史教学中历史阐释的基点.doc

ID:52464654

大小:1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7

历史教学中历史阐释的基点.doc_第1页
历史教学中历史阐释的基点.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中历史阐释的基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教学中历史阐释的基点是什么包头蒙古族学校武宇在历史学科能力中,历史阐释能力对于学生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而历史阐释的基点就是要求学生在能理解历史人物、夯实相关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归纳、比较、分析、评价,进而能够阐述历史本质和规律。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对其进行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七年级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时,在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述,帮学生理清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知道夏桀、商纣王、周幽王的历史小故事,可以设置小问题“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可以

2、想到都因为他们的残暴统治导致亡国,在说到启示时,有些学生可以说到要施行仁政,为民着想,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既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比较的能力,而且也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可谓一举数得。在讲到七上13课“秦帝国的兴亡”时,在课程设计上围绕一个关键人物“秦始皇”展开,介绍他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又因为他实行暴政,最终爆发了第一次农民起义,这样有利于帮学生理清脉络,在明确内容时,可以在最后设置小组讨论“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暴君,请结合本课内

3、容,你该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史论结合,在巩固书本的基本史实为前提的条件下,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问题分析、评价能力都得到提高。最后教师总结历史的评价方法即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消化,以后再评价其他人物时如曹操,学生就能直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评价,初步培养学生阐述历史本质规律的能力。纵观中考命题趋势,就是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如果仅仅是讲授书上的基本史实,这显然不能应对中考,更不能实现学生从初中

4、到高中历史的完美转化。我记得在九月份进行的一次公开课中,在评课过程中,高中老师就谈到了如今高考的趋势,也提到了高中历史课堂的要求。同时教研员张老师也建议我们初中老师以教材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死扣教材是不足以应对如今变化的发展趋势的。所以作为年轻的初中历史老师,一定要转换思路,开拓眼界,用全新的科学理念武装自己,以活跃灵动的课堂要求自己,努力培养出既有基本史实,又能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较高的历史阐释能力的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