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同伴交往的心理特点.doc

学生与同伴交往的心理特点.doc

ID:52465179

大小:26.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7

学生与同伴交往的心理特点.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学生与同伴交往的心理特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生与同伴交往的心理特点    最初,学生的同伴关系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薄,交往的便利性很重要。正因为如此,我国古代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因为孟母深知,这个时候的孩子还不会挑伴。    后来,孩子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其一,他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共同点的人做朋友;其二,他们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成绩好的孩子这个时候往往朋友很多,正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社会的代表——老师的赞赏。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性别

2、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在和同性同伴间的互相比较、学习中,孩子们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合乎社会规范的性别行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此外,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

3、女生的文具藏起来,在课桌中间画一条界线等,表明这些男生对女生特有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