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题讲座.ppt

化学专题讲座.ppt

ID:52465490

大小:624.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4-07

化学专题讲座.ppt_第1页
化学专题讲座.ppt_第2页
化学专题讲座.ppt_第3页
化学专题讲座.ppt_第4页
化学专题讲座.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专题讲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晓文7招教你如何得高分第一招第三招第五招第二招第四招第六招第七招目前高考的竞争虽然激烈,但是高考命题已不再是靠“偏、难、怪”试题来达到选拔的目的,而是趋向基础性、灵活性和能力性。考生的区分度往往是在“细节性”上,即所谓的粗心。这恰恰是由一种能力的缺失导致的,即只注重教材信息的表面性,没有挖掘教材信息的“隐性”,致使考生的能力出现“瓶颈”问题。为此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还应该挖掘知识的隐性价值,突破能力瓶颈。在解决一些看似束手无策的问题时,拆分法能够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教材在介绍硅酸盐的书写时提到可以将其书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

2、硅酸钠(Na2SiO3)写成Na2O·SiO2、长石(KAlSi3O8)写成K2O·Al2O3·6SiO2。这一方法就是“拆分技巧”。[例1]已知有NaHS、MgSO4、NaHSO3、MgS、NaH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a%B.2a%C.1-1.75a%D.1-0.75%a[解析]本题元素众多,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若抓住Na、H合起来相当于Mg,将分子式依次拆为NaH·S、Mg·S·O4、NaH·S·O3、Mg·S、NaH·S·O4,问题就简单了。n(Mg)∶n(S)=1∶1,m(Mg)∶m(S)=3∶4,

3、即Mg(或者说是Na、H、Mg三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75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0.75a%=1-1.75a%。[答案]C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现在高考试题对实验的考查越来越细致,如仪器构造、实验操作细节,从中可以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态度等。若不注意这类问题,做题时容易出错。[例2]实验室需要480mL1.0mol/LNaOH溶液,若用固体NaOH配制,应称取NaOH的质量为()A.19.2gB.20.0gC.29.6gD.39.2g[解析]本题隐含了仪器的量程。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只能用500mL容量瓶,故应称取20

4、.0gNaOH。[答案]B[例3]实验室用H2还原mgCuO,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ng,共消耗H2的质量为wg,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A.(m-n)8/9gB.(m-n)9/8gC.9w/40gD.9wg利用氢气和固体差量可以得到两个数值,B、D选项均符合题意。而实际上实验室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消耗的氢气应包括排除装置中的空气、还原氧化铜、冷却铜三部分,所以题目中所给氢气的质量并不是实际还原CuO所消耗的氢气的质量,不能以此计算,应采用差量法计算结果。[答案]B[例4]在教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取2.3g钠块用铝箔包好,再用

5、大头针刺些小孔,投入适量的水中,反应完毕后,产生H2的质量最多为()A.0.1gB.1gC.小于0.1gD.大于0.1g[解析]本题隐含了化学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2.3g钠和水反应生成0.1g氢气。由此会陷入误区错选A。本题隐含铝箔(Al)在强碱性溶液中也会反应产生氢气,所以氢气的质量总和大于0.1g。[答案]D[例5]向50mL18mol/L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A.小于0.45molB.等于0.45molC.在0.45mol和0.90mol之间D.大于0.90mol[答案]A[例6]实验室用

6、浓盐酸和足量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若产生35.5g氯气,则被氧化的HCl和未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之比为()A.1∶2B.2∶1C.1∶1D.不能确定[答案]D[例7]在一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盛22.4mL一氧化氮,若通入11.2mL氧气(气体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容器内的气体密度()A.等于1.369g/LB.等于2.054g/LC.在1.369g/L与2.054g/L之间D.大于2.054g/L[解析]本题若只根据2NO+O2===2NO2进行计算,就会得出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为2.054g/L,错选B。本题存在一个隐含因素,即产物二氧化氮可转

7、化为四氧化二氮气体。由于反应体系中存在2NO2N2O4,最终混合气体的体积应小于22.4mL,而质量是守恒的,故气体的密度应大于2.054g/L。[答案]D[例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钠、氢氧化钠、新制的氢氧化铜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该物质恰好反应(反应时可加热煮沸),则消耗钠、氢氧化钠、新制的氢氧化铜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6∶4∶5B.4∶6∶5C.2∶3∶2D.2∶1∶2[解析]本题隐含官能团反应后的再反应。根据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易误选D。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得到酚和羧基,它们都能和氢氧化钠继续反应,从而消耗氢氧化钠,同时醛基被新制的氢氧化

8、铜氧化成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