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理论流派》PPT课件.ppt

《游戏理论流派》PPT课件.ppt

ID:52477358

大小:254.8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4-08

《游戏理论流派》PPT课件.ppt_第1页
《游戏理论流派》PPT课件.ppt_第2页
《游戏理论流派》PPT课件.ppt_第3页
《游戏理论流派》PPT课件.ppt_第4页
《游戏理论流派》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游戏理论流派》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游戏理论流派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早在人类社会开始时就已产生,直到19世纪,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的游戏,并提出了许多游戏理论,儿童游戏理论的研究受到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人类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的关注,由于研究者关于儿童游戏的基本观点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和说明问题的方法不同,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游戏理论派别。经典的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心理学家斯宾塞。主要观点: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生物保护自己生存的精力除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的精力必须寻找方法消耗它,而游戏

2、是过剩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形式。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越多。低等动物用于维持生命的精力较多,剩余精力较少,所以没有游戏或很少游戏。高等动物用于维持生命的精力相对少,剩余的精力多,就有较多的游戏。娱乐论(松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主要观点:游戏不是发泄精力,儿时松弛、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叫苦的脑力劳动使人身心疲劳,这种需要一定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然而只有当人接触紧张状态时,才可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游戏和娱乐互动可使机体解除紧张状态,具有一种恢复精力、增进健康的技能,所以人需要游戏。复演论(种族复演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主要观点:游戏是远古时代

3、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复演祖先不同形式的本能活动,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带现代金花的各个发展阶段。他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是可以遗传的,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儿童就是在游戏中根除“史前状态的动物残余”,让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作准备。练习论(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主要观点: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为成熟作预备性练习。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在天赋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游戏即是准备生活阶段一种练

4、习本能的手段。例如女孩玩娃娃即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对经典理论的评析经典游戏理论的贡献1.对游戏分类的影响2.霍尔的复演说促成了皮亚杰的研究3.格罗斯的生活预备说帮助布鲁纳提出了有关游戏及发展的思想经典游戏理论的局限性1.研究范围小,只能对一小部分游戏做出解释2.把儿童游戏与小动物的游戏等同起来,认为游戏是儿童生物本能的表现,抹煞了儿童的社会性3.经典游戏理论具有生物学的倾向,没有解释游戏的本质,游戏并非只以纯机械的练习和运动的形式来转移过多能量,或是在紧张之余放松放松,或是锻炼以下以适应生活的要求,或是补偿不能满足的愿望而已,对待游戏中的愉悦、欢笑、专注、生气

5、勃勃等,是生物学所不能解释的,心理学逐渐在游戏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1.游戏的“发泄”、“补偿”说他认为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儿童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而游戏。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机制,游戏能使儿童得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紧张、拘束,为儿童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途径来发泄情感,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冲动和欲望,使心理得到补偿。2.游戏的动机是“唯乐”原则儿童游戏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3.游戏的时期是短暂的儿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他们愿望的时期是短暂的,随着与自我发展相联系的理性思维过程的开始而结束,批判性能

6、力或理性的因素的加强束缚了游戏的发展。埃里克森的掌握论1.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机能,游戏可以降低焦虑,使愿望得到补偿性的满足。2.游戏的社会心理发展顺序(1)自我宇宙阶段(2)微观阶段(3)宏观阶段3.游戏采用的形式使随着心理社会问题和自我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对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评价1.认为儿童游戏就是发泄潜意识中的能量,这是一种典型的泛性论。2.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成年生活的意义,强调游戏对于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的价值。3.把儿童的游戏研究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重视儿童游戏的动机,对后世影响很大。4.提出游戏治疗的方法,对研究人格发展的心理学家有很大的

7、启发。5.精神分析学派注重个别儿童个别阶段的游戏研究,忽视儿童游戏的普遍性。6.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使其具有局限性,强调个体的生物性,忽略个体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游戏的实质皮亚杰:儿童早期由于认知结构的发展不成熟,常常不能够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游戏就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布平衡,在游戏时,儿童并不发展心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当前存在的结构,游戏的实质就是同化超过了顺应。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的新的认知结构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练习型游戏的发生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