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法_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pdf

标准法_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pdf

ID:52514915

大小:363.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8

标准法_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pdf_第1页
标准法_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pdf_第2页
标准法_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pdf_第3页
标准法_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pdf_第4页
标准法_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标准法_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JOURNALOF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No.32010(第9卷)(SOCIALSCIENCEEDITION)(Vo.l9)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实证模拟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比较沈庆劼(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天津300222)摘要:新巴塞尔协议与旧巴塞尔协议相比,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主要体现为在风险度量模型方面为银行提供了多种选择。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支柱是资本充足率要求,而风险度量模型正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基础。本文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与风险参数

2、进行了实证模拟,对信用风险度量的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与高级内部评级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三种度量模型计算的加权风险资产,在数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越高级别的模型所测度的加权风险资产数值越低;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央政府债权、企业和个人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对模型结果的差异性存在显著性的影响;资产组合风险水平越低,越高级的测度模型所计算的加权风险资产数值越低。关键词:信用风险;标准法;内部评级法;新巴塞尔协议;风险度量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202(2010)03-0058-08一、文献回顾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

3、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信用风险的度量模型分为传统与现代两大类型,传统模型包括Z计分模型、ZETA模型、Logit模型、MDA模型以及神经网络模型等;现代模型包括CreditMetric模型、KMV模型、CreditRisk+模型、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KPMG模型以及死亡率[1]模型等。许涤龙从模型的构建理论与适用性等角度分别对传统模型以及现代模型进行了比较。[2][3]梁世栋与曹道胜专注于对其中现代模型的比较研究,梁世栋对主要派别的代表性模型用数学语言进行了总结,比较分析了各模型的原理及优缺点;曹道胜从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模型类别、回收率、现金流折现因子四个维度进

4、行了比较。实证方面,国外学者早在2000年,已开始运用模拟[4][5]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Gordy和Crouhy在各自的研究中分别指出,各种不同的模型对在[6]同一时点的相同资产组合进行评估时得出的结果是相近的。此外,Nickell运用实际资产组合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但结果显示模型都未能很好的预测风险。与此相类似,张宗益、朱小宗[7-8]等采用重庆4家国有银行提供的19992004年1238家企业的贷款数据,分别对传统模型与现代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与Nickell的结果相类似,研究结论也表明模型不能很好的预测风险。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包括标准法、初级内部评

5、级法以及高级内部评级法。[9][10]对于这三类已经在实际操作领域开始运用的模型,理论界的研究并不多见。刘伟与韩瑾对其[11]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邓云胜对内部模型法中违约概率(PD)与违约损失率(LGD)的估计模型进行了比较。目前,学术界对于新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三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尚不多见,本研究将基于模拟的方法对此进行研究。收稿日期:2010-04-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308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JA790047)作者简介:沈庆劼(1983),男,江苏镇江人,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第3

6、期沈庆劼: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实证模拟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比较59二、模型分析信用风险的测度模型包括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与高级内部评级法。标准要求,银行采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来确定各项资产的信用风险资产数值。内部评级法允许银行使用自己测算的风险要素计算风险资产。其中,初级法仅允许银行测算与每个借款人相关的违约概率,其他数值由监管部门提供。高级法则允许银行测算其他必须的数值。(一)标准法标准法根据资产的不同类型,给予不同的风险权重。银行将资产规模与风险权重相乘,便可∀计算相应的风险资产数值。对于表内资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第

7、十七至第二十四条规定了不同资产的风险权重。对于表外资产,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商业银行将表外项目的名义本金额乘以信用转换系数,获得等同于表内项目的风险资产,然后根据交易对象的属性确定风险权重,计算表外项目相应的风险加权资产。(二)初级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允许银行使用自己测算的风险要素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对于主权、银行、公司类非违约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商业银行基于单笔信用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