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的地理意义.docx

秦岭的地理意义.docx

ID:52520335

大小:16.2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8

秦岭的地理意义.docx_第1页
秦岭的地理意义.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秦岭的地理意义.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秦岭的地理意义:秦岭横贯我国中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大致位于北纬32°30~′35,°东经103°~113°。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具有以下意义:1.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2.一月份我国0℃等温线3.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4.800毫米等降水线5.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秦岭和淮河分界线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原因: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北的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为暖温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南一月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为亚热带。2、湿润地区和半湿润

2、地区的分界线。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区分。3、河流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分界线根据两边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运等差异得出。4、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线根据两边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为主,南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及北方黑土、黑钙土为主,南方红壤为主等特点得出。5、农业生产有差异的分界线北方农业以旱地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两熟,小麦玉米为主;南方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麦为主等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季风区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一、气候方面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

3、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8.中国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二、植被方面秦

4、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三、河流水文方面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

5、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五、农业方面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