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描写--景与情.ppt

诗歌鉴赏之景物描写--景与情.ppt

ID:52523294

大小:283.3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09

诗歌鉴赏之景物描写--景与情.ppt_第1页
诗歌鉴赏之景物描写--景与情.ppt_第2页
诗歌鉴赏之景物描写--景与情.ppt_第3页
诗歌鉴赏之景物描写--景与情.ppt_第4页
诗歌鉴赏之景物描写--景与情.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景物描写--景与情.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之景物描写——景与情学习目标1、从景与情入手了解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常见设题角度2、掌握解题方法和答题步骤意境型常见设题角度:(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3)诗中的某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跟踪练习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片云”“

2、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答题步骤:(1)描绘画面;(2)概括意境;(3)点明情感。答题步骤:(1)点出所问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2)描绘画面,概括意境;(3)点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用型常见设题角度:(1)诗歌中的某一句景物描写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开篇有什么特点?跟踪练习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1)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3、。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2)荦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开篇的统领、铺垫、渲染、烘托;中间的过渡、照应;结尾的升华、深化主题,意蕴深远等。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答题步骤:(1)描述诗中景物(景是什么)(2)点出抒情手法(景与情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3)点明表达的感情(情是什么)关系型常见设题角度:(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鉴赏这首诗。(2)这首诗在写作

4、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3)这首诗的某一联(某一句)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跟踪练习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2011课标)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

5、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巩固训练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2011江西)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

6、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本诗首联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哀。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

7、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2011浙江)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2.简析画

8、线句的表现手法。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