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试题精编平面向量的数量积.doc

高三数学试题精编平面向量的数量积.doc

ID:52539063

大小:37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8

高三数学试题精编平面向量的数量积.doc_第1页
高三数学试题精编平面向量的数量积.doc_第2页
高三数学试题精编平面向量的数量积.doc_第3页
高三数学试题精编平面向量的数量积.doc_第4页
高三数学试题精编平面向量的数量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试题精编平面向量的数量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平面向量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考点阐述】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考试要求】(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考题分类】(一)选择题(共10题)1.(安徽卷理3文3)设向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B、C、与垂直D、∥【答案】C2.(北京卷理6)a、b为非零向量。“”是“函数为一次函数”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读:,如,则有,如果同时有,则函数恒为0,不是一次函数,因此不充分,而如果为一

2、次函数,则,因此可得,故该条件必要。3.(北京卷文4)若a,b是非零向量,且,,则函数是(A)一次函数且是奇函数(B)一次函数但不是奇函数(C)二次函数且是偶函数(D)二次函数但不是偶函数5/54.(福建卷文8)若向量a=(x,3)(x∈R),则“x=4”是“

3、a

4、=5”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读】由得,所以;反之,由可得。【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常用逻辑用语等基础知识。5.(广东卷文5)若向量=(1,1),=(2,5),=(3,x)满足条件(8-)·=30,则=A.6B.5C

5、.4D.36.(湖南卷理4)在中,=90°AC=4,则等于A、-16B、-8C、8D、167.(湖南卷文6)若非零向量a,b满足

6、,则a与b的夹角为A.300B.600C.1200D.1500【答案】C【解读】,8.(全国Ⅰ新卷文2)a,b为平面向量,已知a=(4,3),2a+b=(3,18),则a,b夹角的余弦值等于(A)(B)(C)(D)5/5【答案】C解读:由已知得,所以.9.(四川卷理5文6)设点M是线段BC的中点,点A在直线BC外,则(A)8(B)4(C)2(D)1解读:由=16,得

7、BC

8、=4w_w_w.k*s5*u.co*m=4而故2

9、答案:Cw_w_w.k*s5*u.co*m10.(天津卷文9)如图,在ΔABC中,,,,则=(A)(B)(C)(D)【答案】D【解读】==,故选D。【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解三角形等基础知识,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有点难度.11.(重庆卷理2)已知向量a,b满足,则A.0B.C.4D.8【答案】B解读:.12.(重庆卷文3)若向量a=(3,m),b=(2,-1),a·b=0,则实数m的值为(A)(B)(C)2(D)6【答案】D【解读】,所以=6.5/5(二)填空题(共5题)1.(江西卷理13)已知向量,满足,,与的夹角为,则.【答案】

10、【解读】考查向量的夹角和向量的模长公式,以及向量三角形法则、余弦定理等知识,如图,由余弦定理得:2.(江西卷文13)已知向量,满足,与的夹角为,则在上的投影是;【答案】1【解读】考查向量的投影定义,在上的投影等于的模乘以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3.(天津卷理15)如图,在中,,,,则.【答案】【解读】==.【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解三角形等基础知识,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有点难度.4.(浙江卷理16)已知平面向量满足,且与的夹角为120°,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察了平面向量的四则运算及其几

11、何意义,突出考察了对问题的转化能力和数形结合的能力,属中档题。【解读】5/55.(浙江卷文13)已知平面向量则的值是。解读:,由题意可知,结合,解得,所以2=,开方可知答案为,【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察了平面向量的四则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属中档题。(三)解答题(共1题)1.(江苏卷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2),B(2,3),C(-2,-1)求以线段AB、A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长设实数t满足()·=0,求t的值[解读]本小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线性运算、数量积,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4分。(1)(方法一)由题设知,

12、则所以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方法二)设该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为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E,则:E为B、C的中点,E(0,1)又E(0,1)为A、D的中点,所以D(1,4)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BC=、AD=;(2)由题设知:=(-2,-1),。由()·=0,得:,从而所以。或者:,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