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一 比喻 比拟 借代.ppt

修辞一 比喻 比拟 借代.ppt

ID:52605166

大小:15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11

修辞一 比喻 比拟 借代.ppt_第1页
修辞一 比喻 比拟 借代.ppt_第2页
修辞一 比喻 比拟 借代.ppt_第3页
修辞一 比喻 比拟 借代.ppt_第4页
修辞一 比喻 比拟 借代.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辞一 比喻 比拟 借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语文基础知识修辞(一)一、比喻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一)、比喻的构成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利用它们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1、明喻其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一类的喻词。如:(二)、比喻的种类:明喻、暗喻、借喻(1)、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2)、这是一种像个小钟儿似的紫色的花,像“满天星”菊花似的密密麻麻簇生着。2、暗喻

2、,其构成方式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例如:(1)、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机厂有那样的规模呢?(2)、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3、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例如:(1)、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2)、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三种比喻方式的比较:通感:特殊的比喻形式通感就是运用

3、联想,将人们各种感觉器官沟通,让感觉由此及彼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又叫“移觉”。如:“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三)、比喻的主要作用:1、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2、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3、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四)、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1、比喻要贴切,必须对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概括。(1)、苏小姐双颊的淡胭脂下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3)、那一棵一棵的大树,像我们的俘虏似的,狼狈地躺在工地上。2、要注意思想感情(1)、今晚,在

4、人民公园,我们狂欢,十万人像蚂蚁一样,挤成一团。(2)、从走廊的那一头,走出白求恩和奥布莱安,记者们像捕获到野兽似地扑上前去。3、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如比喻和比较形式上相同,而实质上是不同的。(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大抵是这样的。注意: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比较双方往往是同类事物。二、比拟:根据想像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一)、比拟的种类:拟人、拟物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如:矮小而年高的垂

5、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二)、比拟与比喻的不同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三、借代:不直接说出人或事,而借用与人或事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的方法。1、借说的人或事的一部分代替全体。如,呵!不得了了,人言啧啧了;我只装作不知道,一任他们光着头皮,和许多辫子一齐

6、上讲堂。2、借说的人或事物的特征代人或物。如,他们是傍晚来的,清一色的“四只眼”。3、借说的人或事物的标志代人或物。如,碎花连衣裙和一件“特力灵”衬衫保持着一定的距离。4、借与说的人或事物有关的具体事物代抽象事物。如,至于香港电影和电视,深圳青年倒不像内地有些人那样着迷,他们讥之为“不是拳头,就是枕头”,有什么好看的?5、借说的事物的作者、别名、牌号代替事物。如,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借代在表达上的作用:1、比较形象。用事物或人的特征、标志、言行作代体,便突出了本体的形象特征或特点。2、比较含蓄和幽默。借代和借喻的

7、不同:借喻可以改成明喻,借代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