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doc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doc

ID:52620939

大小:8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9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doc_第1页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doc_第2页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doc_第3页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doc_第4页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要素整合,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教学屮倡导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营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能。为实现这一要求,就更加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现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打开思维之门。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板着面孔,动辄训斥,则师生之间易产生一种压迫感,甚至对立情绪,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抑制,更谈不上发散思维的

2、产生。因此,教师在教学屮,应注意营造轻松的环境,使学生充分打开思维之门。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我首先介绍了那段有趣的“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快”的历史之争,然后话锋一转说:“但是,我通过对大量FI常生活现象的观察,确实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你赞成或者反对我的观点都可以,但一定要找证据讲道理才能让我信服。”学生激起了的强烈反应,他们低头思考或相互讨论,积极发言,经过一段激烈的讨论后,最后得到结论。在这堂课里,我积极创造一种宽松、包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自由地畅谈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怕提出“愚蠢”的问题而招致别人的嘲笑;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任何一

3、个问题都会得到重视,因为教师正要努力挖掘出学生头脑屮最原始、最真实的想法,充分地利用它们来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自由表述,很可能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和状况。这样教师给学生提供思考于交流的机会,通过猜测、推理、与同伴交流,反思等过程,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二、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时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两重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思维定势的形成标志着对某种知识或方法已经熟练掌

4、握,有时能够简化对问题的认知过程•在更多情况下,思维定势表现出其消极性,容易导致人们对经验的过分依赖,学生受求同思维的影响,而不喜欢求异思维,使思维产生惰性,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思维定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障碍,从而影响对问题的全面分析,在…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例1:钢瓶中氧气的密度为°。,当用去£的氧气后,剩余部分的氧气密度为—O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解题时可能会认为瓶内氧气的密度不变,但是对于气体,它总是能够充满它所能到达的任何空间,因此氧气的体积总等于钢瓶的容积。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应注意发散思维的培养。为此本题应设用前氧气密度为久晋,当用去+的

5、氧气后,体积仍为匕,但质量减少丄,即为2叫。因此,用去丄后瓶内氧气的密度为:33322三、借助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训练发散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发挥的广阔程度。在习题教学实验屮,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多角度,全方位去思考问题。物理思维的训练通常是以习题教学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在一节课有限的吋间内要充分发挥良好的教学效益,需教师精心选题、精心讲题,寻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在一题多解中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在一题多问、多变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其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刻思维,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深刻性的目的。例2:从停留在空中的直升机上自由释放的一个

6、物体,在落地前的最后1S内下落了35叫则直升机所停留的高度是多大?不计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g取10/n/s2.解析:以抛出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物体的初始高度,即为直升机停留的高度。设下落总时间为厂,总高度为〃,做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如图1所(7^-1)5(H-35)m方法一:设〃点处速度为%,则对于力过程:T.H710hBC+厂①15,35m其中r=Is、hBC=35m对AB过程:vB=g(T-})②H—35=*g(T—I)?③由①②③式可解得:T=4s,H=80m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一般学生都可以利用方法一解答出来。这其实并不是题目的唯一解法,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去努力寻求其它不

7、同的解法,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我还在班上引导学生利用图象法来解决这道题:方法二作如图2所示图像,根据“而积”对应位移,有:35「(Z)+gJ2第4页共5页由④⑤两式解得结果H=80m.H=^xgTxT针对这道题目,我们还可以利用初速度为零的比例关系解题:方法三:自由落体运动第Is内位移、第2s内位移、、第ns内位移比为1:3:…:(2〃-1)的比例关系,而第Is内位移为5m,最后Is内位移为35m,有:5:35=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