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业社会影响分析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业社会影响分析

ID:5262912

大小:5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07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业社会影响分析_第1页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业社会影响分析_第2页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业社会影响分析_第3页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业社会影响分析_第4页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业社会影响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业社会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业社会影响分析摘要: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经济上占主要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媒介资本规模及其强势话语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关键词:辛亥革命报刊社会发展Abstract:BeforetheOpiumWar,Chinaisinthestageoffeudalsociety,thedominanteconomyissel

2、f-sufficienteconomy,politicaltheimperialsupremacytheautocraticmonarchy.Sincethe1870s,alongwiththeimpactofthesizeoftheforeignmediacapitalanditsdominantdiscoursehegemony,China'smodernnewspapercametotheirsenses,reformistandrevolutionarybourgeoisnewspaper

3、cameoutoneafteranother,toanunprecedentedscaleandmodeofoperationwithmoderninternationalstandards.Keywords:Revolutionnewspaperandsocialdevelopment一、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近代的中国,被动接受的是殖民化的媒介话语,西方传教士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面纱,携媒介经营理念以虚伪面孔出现,但内质却是赤裸裸的文化渗透;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

4、外国媒介资本规模及其强势话语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而国际传播并非现代媒介外部生存环境的专有词,它和近代的“西学东渐”一脉相承,在中国报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它一直为媒介提供了丰富的时代背景,也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报业汇入世界传媒潮流的进程。外人办报是近代报刊冲击中国大门的开端,担任这些报刊编撰的主力是传教士;这些报刊大多得到了商人和外交官的支持;这时期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主旨不在报业经营,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宣传和情

5、报工作。2.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经济上占主要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此时的官办邸报,民间报房的京报,没有新发展,流于程式化,长期处于主要抄传谕旨,奏折等官文书的状况。内容、形式僵化。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禁传教,英国传教士因无法在中国公开活动,便转往东南亚一些华人聚居地区开展工作,以期起到渗透和过渡作用。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的出现。关于中国近代报刊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内因。一方面由于中国

6、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这促进各种报刊不断涌现;二是外因。主要因素是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促使西学东渐,本文主要从后者即以国际传播为背景进行历史性考察与分析。中国近代的报刊业源于鸦片战争前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传教士在南洋和东南沿海一带共办有6家中文报刊11家外文报刊。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传教士创办的中外文报刊近170种,约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正是这些报刊在内容编辑、印刷

7、、发行等方面都带动了中国近代民族报刊的诞生。1825年西方各国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更加急切地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打开中国紧闭的大门之愿望更强烈,传教士与资本主义列强“同乘一条船”的面貌日益明显。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报刊)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主编:郭士立。3.中国报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中国近代报刊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出版)到1915年(《新青年》杂志在上海出版)。[1]我国国人独

8、立创办报刊,最先是艾小梅于1873年在汉口创办《昭文新报》,但此报存在时间很短。随后,1874年1月,由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在香港主持创办《循环日报》,同一时期,报人容闳在上海创办中国大陆第一份由中国人主办的中文报纸《汇报》。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实质性标志应是康有为等人于1895年在北京创办的中国大陆最早的政论性杂志《中外纪闻》。自19世纪50年代起在香港、广州、上海、汉口、福州等地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批中文报刊,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报刊的萌芽。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