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的转换及油气

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的转换及油气

ID:5268977

大小:391.6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7

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的转换及油气_第1页
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的转换及油气_第2页
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的转换及油气_第3页
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的转换及油气_第4页
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的转换及油气_第5页
资源描述:

《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的转换及油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卷(Voiume)25,期(Number)2,总(SUM)89页(Pages)113~119,2001,6(Jun.,200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onicaetMetaiiogenia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的转换及油气杨明慧1,刘池阳2,杨斌谊2(1.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00;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摘要: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主要包括印支期古亚洲域的北西西向和燕山期环太平洋域的北东、北北东向压性构造及其配套的北西向张性构造。前者主要是残存的徐水—任丘古隆起带,次要则

2、如留西—大王庄古隆起带等;后者除了北东向的高阳—无极隆起带以外,则以同向的断裂构造为主。西界为太行山东伸展断层,而东界为(古)马西逆冲断层和(古)里坦逆冲断层以及(古)宁晋逆冲断层、(古)新河逆冲断层等构成叠瓦状逆冲系统。古亚洲域向环太平洋域的转换时期在中侏罗—早白垩世之间。中生代构造研究可以为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提供潜山圈闭、下第三系披覆背斜圈闭和岩性圈闭等有利勘探目标。关键词:构造变形;构造转换;油气勘探;中生代;冀中坳陷中图分类号:P534.5;P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552(2001)02—113

3、—07华北地区是中国地质学的摇篮之一。近百年来,业已产生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研究成果,如“燕山运动”[1927,翁文灏]和“地台活化”[1965,陈国达]等。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华北地台与典型的稳定地台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燕山期发育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1957,王曰伦;1959,赵宗溥;1964,马宗晋;1982,刘训;1983,鲍亦冈,等;1998,和政军,等;1999,朱大岗,等;2000,谷俐,等]。冀中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西部,面积28400km2,是一个中、新生代的多期次叠合改造盆地。大量钻探和

4、地球物理资料揭示其新生代为受北东向扭张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群,或称地洼盆地,但目前对其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的认识仍较局限。本文依据新的勘探资料,并结合华北地区区域及深部地质研究成果,对此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在印支期发育北西西向压性构造,在燕山期则转换为北东、北东东向压性构造;一些重要的北东、北东东向压性构造在新生代发生负反转,成为控制坳陷及凹陷发育的边界正断层。收稿日期:2000—11—05;改回日期:2001—02—18作者简介:杨明慧(1962—)男,河南潢川人,博士后,副教授.现从事含油气盆地构造与沉积学研究工

5、作.114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第25卷1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华北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序列及其成因机制为(1)软流圈玄武质岩浆底侵于陆壳底部,并对陆壳加热;(2)逆冲推覆使得陆壳缩短与加厚;(3)造山崩塌、陆壳抬升[2000,邵济安,等]。构造表现则是由大兴安岭、太行山组成北东走向的、新生的环太平洋中生代构造—岩浆岩带,横跨在近东西走向的古亚洲域的不同构造单元之上[1998,任纪舜,等]。构造转换时间在中侏罗世末[1994,赵越]和晚侏罗世末期[1998,任纪舜,等]持续进行,因此可能具幕式特点。华北地区在晚三叠世出现

6、东西分异的构造格局,东部在大面积隆升和差异升降的背景下,发育一套磨拉石建造。这些快速堆积的粗碎屑岩受同沉积断层控制[1986,马文璞,等;1989,徐志斌,等]。下侏罗统南大岭组和窑坡组由下部的基性火山岩和上部的煤系地层组成(108~143m),受断层控制。中侏罗统是一套火山—磨拉石建造,下部为冲积沉积,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上部为中酸性凝灰质火山碎屑岩。晚侏罗世盆地沉积—构造的主要特征是:(1)晚侏罗世早期(约156~145Ma)快速堆积厚度大(1000~1600m)、粗碎屑岩比例大、非稳定碎屑比例高的沉积物;(2)盆

7、地充填大多为单向极性,北厚南薄;(3)在盆地的北或西北缘,发育断面北倾的逆冲断层或推覆构造,而盆地南或东南缘的边界一般未受扰动[1998,和政军,等];(4)上侏罗统火山岩成分减少,但火山物质普遍存在。从早、中侏罗世的溢流喷发相过渡到晚侏罗世的爆发相,反映了区域应力条件发生的显著变化。2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转换华北第四系覆盖区受喜山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使得中生代的构造形迹的识别更加困难,因此研究比较薄弱[1986,刘绍龙;1994,王毅,等;1997,宋建国,等;1998,宗国洪,等;1999,李洪革,等],而且基本上

8、未涉及到冀中坳陷。2.1残存的古亚洲域构造变形中生代初,在冀中坳陷腹地发育北西西向的古隆起带。该隆起带上出露的前中生代地层较两侧为老(图1)。沿徐水—任丘一带向南北两侧,地层依次变新,由中、上元古界逐渐过渡到寒武—奥陶系,并大部为石炭—二叠系覆盖。在徐水—任丘段的西部,中、上元古界直接与侏罗—第三系接触,而在徐水—任丘段,地层分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